一個引人入勝的虛擬故事
2008年11月4日廣告
克拉赫特的第一本小說"纖維之國"說的是福利社會中一代百無聊耐、無知而又傲慢的年輕人。他的另一本小說名為"1979年",說的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夕的伊朗,但發表時間恰好碰上了紐約"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使人讀了以後有一種六神無主的感覺。七年之後的今天,他的新小說發表,書名很長,名叫:"我留在這裡,無論在陽光中,還是在陰影下"。在德國舉行首發式作者朗讀會上,克拉赫特溫和的嗓音配上離奇的故事情節,一下子吸引了聽眾。
故事情節全部虛擬而成:永不融化的冰雪,長達近百年的戰爭,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而且這一切竟然以現實中和平中立的瑞士為背景。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主人翁,這個"我"敘述了一段自編的歷史:1917年,列寧沒有搭乘貨運列車回到俄國,而是繼續流亡瑞士,準備在這裡成立瑞士蘇維埃共和國。此後,這個新成立的瑞士蘇維埃共和國長年處於戰爭中。到"我"敘述這段歷史時,戰爭已經進入第97個年頭,以至於國內的耄耋老人也沒有任何和平年代的回憶。
這個共產黨領導的瑞士蘇維埃共和國與德國和英國兩個法西斯國家作戰。虛擬的世界形勢完全是另一種景象:美國閉關鎖國,俄國在一場化學戰後國土全部污染、國內哀鴻遍野。共產主義的瑞士在非洲擁有廣闊的殖民地,近百年的殖民政策也使人種混雜,連飲食習慣都發生了變化。瑞士人不再用麵包吃乳酪火鍋,而是吃裹上熱乳酪的香蕉。
最後,故事中對戰爭厭惡到極點的"我"回到了非洲,因為他原本來自瑞士的殖民地。在非洲,他開始培育一個新的種族。克拉赫特並不認為他的這部小說是諷刺滑稽作品。他認為,小說的重點在於文體,不在於訊息,在於節奏,不在於真實。克拉赫特的這部小說好像把世界地圖剪成了幾大塊,然後又隨意拼在一起。但又拼湊得如此天衣無縫。用克拉赫特自己的話說,從根本上來看,"這是一部反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