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個獨特博物館裡的中國文化盛宴

2011年4月6日

多麼珍貴的收藏啊!古老的摩尼教書籍殘片、公元八世紀的唐朝宮女塑像、美妙絕倫的佛像、富麗堂皇的繪畫…… 真讓人難以置信,竟然可以在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裡看到這麼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這是世界同類亞洲藝術品中最重要的館藏,展出的藝術品多達一萬三千件。此外,還有幾千件藝術品存放在倉庫裡,只對研究人員開放。

復原後的"飛鴿銜環窟"圖片來源: Karin Deckenbach

藏品的精華部分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來自絲綢之路的佛教石窟裡的中亞壁畫和塑像。還有從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的綠洲上那些具有傳奇色彩的古代王國和宗教場所保存下來的極具藝術價值的手稿,以及或許是至今所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帶有許多插圖的書籍殘本。

"人們在那兒也找到了許多文獻,記錄在紙張和絲綢上,有20多種語言。比如這裡是一本漢語-維語詞典。我們有20000多塊這種文本殘片,還有繪畫。"博物館館長魯克思教授說。所有這些文本都已經發表了。也經常會有中國的學者來柏林科學院參加研究工作。

"飛鴿銜環窟"

這個展覽最激動人心的閃光點是對公元五世紀的一個佛教石窟勝地的舉世無雙的復原。這個四周和洞頂都有著壯觀壁畫的"飛鴿銜環窟"來自中國北方克孜爾附近的一個石窟群。在一個前室裡矗立著一個中心立柱,周圍是一條走廊,那些虔誠的人們和僧侶圍著這個中心立柱打坐並觀看這些圖畫。這些圖畫依舊保持了光亮的粉色。

這些藝術品來自吐魯番天山腳下一個古老的貿易中心。自1904年起,它們陸續被普魯士皇家考察隊帶到了柏林。可他們怎麼能把這麼巨大的、精雕細琢的畫從那些石窟壁上拿下來呢?"這些洞穴是在非常柔軟的砂岩上挖出的,藝術家在牆壁上塗上一層大約1.5釐米厚的粘土和秸稈的混合物,然後在上面作畫。"魯克思教授這樣解釋說:"這一層塗上去的土相對容易揭取下來。考察隊根據一定的方法--德國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方塊一個方塊地揭了下來。"這些方塊是邊長為70釐米的正方形,因為這也是能將其放在駱駝上帶走的尺寸大小。之後將它們放到手推車上,用毛驢和馬拉到火車站,最後再用輪船運到德國。

普魯士皇家考察隊成員的歷史照片圖片來源: Karin Deckenbach

"搶救"藝術品

去年博物館館長魯克思去了這些出土文物在中國的原地。當他看到原來的石窟時,他內心感到非常的內疚:"當我看到那兒的狀況,我驚呆了!非常非常震驚!因為在這兒的博物館,老天爺,這些藝術品多美啊!但是人們忘了,它們是從那兒被拿走的。 這裡這幅畫是原件,可是在那兒是一個很大的窟窿。這面牆是原來的繪畫,在那兒只能看到粗糙的岩石。"

德國考察隊在四次的考察中一共把433箱寶物帶回了柏林。按照當時的說法,他們是在為德國皇帝"搶救"中國藝術珍品。之所以說搶救,是因為那些綠洲城中生活的農民皈依了伊斯蘭教,不再看重以往文化中的佛教藝術品了,據說他們將寺廟的土磚當作肥料用在地裡,甚至引水經過城市遺址。也許這是對當時非常普遍的一種對於藝術品盜竊的掩飾。

慷慨姿態

直到1920年中國才終止了歐洲國家的考察活動。可是,絲綢之路的珍寶那時已經大部分被運走了。在他最近一次的旅行中,博物館館長魯克思擔心中國或許會要求歸還這些最珍貴的藝術品中的一部分。然而,北京的文物保護機構卻表現得非常慷慨:"北京國家文物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這些不幸的歷史,像這些從中國帶到德國的物件,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向前看。我們完全支持雙方共同進行的研究。聽到這些,我們當然非常高興,但也有點意外。這真是一個非常慷慨的姿態!"

德中雙方還將共同研究並保護在德國的中國藝術珍品。然而不幸的是其中大部分已經在二戰中被炸彈無可挽回地破壞了,也包括來自柏孜克裡克石窟寺美麗的壁畫,因為它們太大,無法取下來運到安全的地方。戰後蘇聯軍隊幾乎帶走了所有在德國東部存放的館藏。

因此,現在認為,所有來自吐魯番的展品中有超過一半下落不明。另外,有些博物館的館藏清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大英博物館。因此,許多機構合作啟動了一個國際敦煌項目。在一些國家,絲綢之路上沉沒的珍寶被拍下來,然後在一個中心資料庫裡進行數字化處理。不久將有一個虛擬的絲綢之路出現在網路中,點擊 http://idp.bbaw.de 可以對其進行訪問。

在柏林,人們可以欣賞到這種獨一無二的中國藝術和文化藝術品原件的精華部分。

殘缺的藝術品圖片來源: Karin Deckenbach

作者:Karin Deckenbach 譯者:易木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