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帶一路鋪出中國夢?

Rodion Ebbighausen
2017年4月29日

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大規模投資是把雙刃劍。東南亞國家尤其感到這一點。

Hochgeschwindigkeitszug (CRCC)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

(德國之聲中文網)3.147兆美元--這個巨大的數字是亞洲開發銀行對東南亞國家從2017年2月至2030年修建基礎設施所需投資的估算,包括電力、交通、通訊、水和衞生系統。其中約三分之一用於發展交通,即修建道路、橋樑、港口以及鐵路網等等。

東南亞國家也深知這一點。2016年9月,東協10國就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達成一致,這已是東協第二個全面的基礎設施計劃。而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寮國和越南修建鐵路網是這一規劃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國家現有鐵路網大都建於殖民地時期,不能滿足現代化交通體系的需要。多年在該地區工作的卡迪夫大學的Yap Kioe Sheng還指出,當地沒有跨國鐵路系統,鐵路線之間缺少連接。而東協的規劃一直缺乏進展。

維也納大學政治學家沙法爾(Wolfram Schaffar)認為,東協基礎設施計劃躊躇不前的原因是該地區經濟乏力,缺少資金。

實力雄厚的鄰居

這個時候,中國出現了。中國擁有巨大的財力。2013年習近平當政後,中國更多動用自己的財力,重塑該國外交、經濟和貿易政策。2013年,中國宣佈成立亞投行並推動一帶一路項目。新絲綢之路的目標就是擴建國際基礎設施,從陸路和海路擴建連接歐洲、中亞、南亞和東南亞的樞紐。亞投行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專門設立的絲路基金則為500億美元。

寮國將更依賴中國

寮國塔鑾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對昆明至萬象高鐵投入了該項目三分之二的資金。這一項目將填補泛亞鐵路的一大漏洞,並且讓內陸國寮國擺脫經濟孤立的局面。這段鐵路一半以上由橋樑和隧道組成。中方表示,項目費用接近60億美元。而寮國201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才不到130億美元。這麼大的債務負擔,寮國該如何償還?早在201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警告寮國,該國為修建這段鐵路所承擔的債務將超過其可以承受的水準。

至於這段鐵路能否給寮國帶來經濟活力尚不得而知。迄今為止,人們並不清楚該鐵路主要用於貨運還是人員運輸,以及票價是否在寮國人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最終寮國也許難以受益。寮國現在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就很強,高鐵項目將繼續提高該國對中國的依賴。

中國的抗衡項目

寮國、泰國和緬甸的相關項目都是中國一個大戰略的組成部分。維也納大學政治學家沙法爾表示,基礎設施從來就不是中立的,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遵循的是新型經濟一體化政策。他說:"迄今為止,我們所經歷的以及世貿組織推動的,都是通過自由貿易協議促進經濟一體化。而現在,中國有了自己抗衡項目,不是通過抽象的法律協議來實現一體化,而是通過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公路、鐵路、港口將其它國家直接和中國連接起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的投資也不光為了經濟。2014年,習近平表示,這關係到共同價值和行為準則。倫敦經濟學院的威廉‧卡拉漢(William Callahan)表示,這是"亞洲為了亞洲人"的論調。此外,"中國夢"和"亞洲命運共同體"等提法也表明,中國想要的不僅是經濟合作,而是想建立起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區和世界秩序。

Yap Kioe Sheng也持同樣觀點。"在較低層面上,事關貿易,但在更高的層面上,關係地緣政治問題。"中國試圖通過一帶一路項目擴大在該地區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層面的影響。維也納大學政治學家沙法爾一言以蔽之:中國夢以鐵路的方式呈現。

中國能否勝算?

不過,中國是否能夠通過投資和經濟手段達到政治目的尚不可而知。卡拉漢表示,迄今為止,同中國的經濟聯繫並沒有導致政治或安全政治領域更深入的合作。卡拉漢認為,最大的風險在於,這些東南亞國家從北京那裡拿錢,卻拒絕中國"命運共同體"所提出的政治、文化和安全要求。

沙法爾認為,中國的戰略是否成功目前還很難評判。關鍵問題要看經濟上融入中國市場是否能真的讓鄰國受益。Yap Kioe Sheng認為,目前除了向中國靠攏外,東南亞國家沒有太多選擇,因為資金來自中國,市場在那兒,與中國毗鄰的地理位置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畢竟,在白宮易主後,習近平成了值得信任的人,因為他至少還忠於自己的政治立場。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Rodion Ebbighausen 執行編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