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川普针對親密盟友徴税的決定讓其他G7成員國遭到重擊。本周四晚間在溫哥華附近滑雪勝地惠斯勒(Whistler)召開的G7財長會議上,德國副總理、財政部長肖爾茨(Olaf Scholz)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 都開誠布公地發表了各自的意見。據政府內部人士透露,肖爾茨明確表示,這關乎到歐洲的主權和尊重的問題。
兩人都擔憂緊張局勢會進一步升級。肖爾茨說:"歐盟現在將會做出強烈回應並作出明智的決定。" 美國宣佈對歐盟和加拿大進口的鋼鋁產品分別課征25%和10%進口關稅的消息給G7峰會蒙上陰影。
肖爾茨強調:"對跨大西洋關係來說今天不是個好日子。" 按照向世貿組織遞交的名單,歐盟的報復性關稅針對的產品包括威士忌、花生醬、摩托車,牛仔褲和煙草製品。美國鋼鐵產品和船隻也將受到影響。歐盟委員會還計劃向WTO提出訴訟。
肖爾茨認為川普以國家安全之名課稅的理由不成立。
美國的徴税舉措旨在刺激本土鋼鐵產業出口,增加工作崗位。相關措施的實施對象也包括墨西哥,這給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談判帶來巨大壓力。
川普的決定讓G7集團出現了"六對一"的局面:德國、日本、義大利、法國、英國和加拿大都主張在合作夥伴之間進行公平、自由貿易,不實施懲罰性關稅措施。他們譴責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指出貿易上的衝突只會導致就業崗位的流失。
德國政府明顯地試圖避免表現出緊張情緒。關於美國引發的貿易衝突,肖爾茨強調歐盟委員會已經對美方錯誤、非法的行為準備了回應措施。這些舉措不會違反國際規則,並且是暫時措施。
今日的惠斯勒或許預示著即將開幕的G7峰會氣氛。
川普奉行「美國優先」,連盟友也不顧惜,這令布魯塞爾憤而採取反制措施。來看看雙方都使出了哪些「殺手鐧」,而企業和消費者又面臨哪些影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8年3月8日,川普在幾位鋼鐵工人代表的簇擁下,簽署了徵收鋼鋁關稅的行政令。此令一出,歐盟方面立即採取行動,不久後華盛頓同意暫時「豁免」歐盟,期限為5月底。布魯塞爾鬆了一口氣,認為美國貿易戰的主要矛頭還是指向中國。
圖片來源: Reuters/Leah Millis 然而有川普充當「導演」,劇情總會出現大反轉:「豁免」期限未到,美國就宣佈6月1日開始對歐盟鋼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5%的關稅。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還警告道,如果布魯塞爾選擇「以牙還牙」,可能貿易衝突會繼續升級。(圖為德國一家鋼產品加工車間)
圖片來源: Imago/photothek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美國宣佈徴税措施的當天這樣說道。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宣佈,將向世貿組織就美國鋼鋁稅案提出申訴。不過同時布魯塞爾也向WTO狀告中國」以不公平手法要求在華歐企轉讓技術「。這位貿易專員表示,同時狀告美中兩國,說明歐盟公正,沒有選邊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O. Matthys在華盛頓宣佈徴税之前,布魯塞爾就曾威脅,如果美方堅持相關決定,歐盟就會對一些美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其中包括花生醬、牛仔褲、威士忌酒和哈雷機車等。相關懲罰性關稅從6月22日起已經生效。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Charisius雖然歐盟針對美國產牛仔褲的關稅已經開始執行,但是行業人士指出,這並不意味著相關服裝的價格會立刻上揚。一方面,大多數牛仔褲產地早就不是美國了;另一方面,在服裝產業,產品庫存量大,而且商家都是提前一季訂貨。簡言之,這次的懲罰關稅對服裝價格的影響非常有限。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Hoppe而在食品領域,貿易關稅的影響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在對歐盟出口玉米的國家中,美國排名第三,雖然這些玉米通常用作飼料,但是懲罰性關稅可能導致美國產玉米在國際市場上供過於求從而價格下跌,這對於農民來說可能會是雪上加霜。
圖片來源: AP在歐洲市場上銷售的美國產哈雷機車(Harley Davidson)價格目前一般在1萬5到4萬歐元之間,如果25%的關稅完全轉嫁到價格上,那麼原本售價2萬的摩托車可能會漲到2萬5千歐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acific Press/J. Kapoor除了鋼鋁產業之外,美國還在考慮對歐盟的汽車產業徵收最高25%的進口稅。川普表示,汽車製造這樣的關鍵產業對於」我們國家的強大「至關重要。如果真的要徵收高額進口稅,首當其沖應該就是德國汽車製造商了。
圖片來源: dapd汽車製造業對於德國經濟來說至關重要,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是法蘭克福車展這樣的行業盛會上的常客(圖為梅克爾和戴姆勒總裁蔡澈在2017年車展上)。即使美國尚未真正對德國汽車「動手」,但是中國對美國產汽車的報復性關稅已經開始對戴姆勒產生消極影響。因為戴姆勒在美國製造的一部分汽車也是銷往中國的,所以這家原本就深陷柴油尾氣醜聞之中的德國汽車製造商面臨更多損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Rumpenhorst 文木/雨涵(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