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三成德國人認為無需對難民"笑臉相迎"

Carla Bleiker
2017年4月7日

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並非在所有德國人身上都能深刻體現歡迎文化。自2015年以來,德國人接納難民的熱情出現降溫。

Deutschland Flüchtlinge willkommen Plakat in Frankfurt am Ma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Rumpenhorst

(德國之聲中文網)為難民和移民提供一個新家,讓他們享有融入當地社會的機會,在德國,所有這些都被列入歡迎文化的概念之下。與其歐洲鄰國相比,德國實施的是更友好地難民政策。

這個詞如此紮根於德國文化,乃至像英國《衛報》和著名英文雜誌《經濟學人》這樣的刊物使用的都是它的德文形式。現在,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一項具有代表性的民調結果顯示,即便在近年來難民人數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德國人仍很好的保留著傳統的歡迎文化。不過研究人員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雖熱歡迎文化通過了第一個"壓力測試",但是也暴露了一些瑕疵。

貝塔斯曼基金會移民問題專家科伯(Ulrich Kober )說:"在經歷了移民人數創紀錄的極不尋常的2年之後,德國的歡迎文化仍如此強盛,我認為很了不起。"科伯向德國之聲表示:"我們本來預計民眾的情緒會有明顯的變化。"

在貝塔斯曼基金會的委託下,2017年1月民意調查研究所Kantar Emnid在全德國範圍內展開了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調查。調查人員對2014名年齡14歲以上的受訪者進行電話詢問,瞭解他們對歡迎文化的看法。

首先調查人員不是詢問受訪者的個人看法,而是想知道他們眼中的百姓和國家機關對移民和難民的開放程度。採用這種詢問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專家們擔心,受訪者本人為避免受到指責而故作寬容。

受訪者認為,居民中的陣營早已不是分的很清楚。70%的人都認為,具有高技能的移民會受到周圍人的歡迎。但是對於具有一技之長的難民,只有59%的受訪者認為會受到人們的歡迎。34%的人認為,對難民來說沒有歡迎文化可言。

最近兩年來,德國人對難民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5年,貝塔斯曼基金會也曾針對難民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和2017年1月進行的調查一樣,當年調查人員也就德國是否還應接納更多難民或者負荷已經達到極限的問題詢問了受訪者的意見。

柏林舉辦難民工作招聘會

02:3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2015年,有51%的受訪者認為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德國還可以或者應該接納更多難民。只有40%的人認為接納能力達到極限。2017年這一比例翻轉:只有37%的人認為還應接納更多難民,54%的人,也就是半數以上的德國人認為接納能力已經到達極限。

近年來,德國接納的難民數量超過其它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因此與2015年相比,現在有更多的受訪者要求固定難民的分攤比例。

此外,不同的年齡對德國歡迎文化的態度也存在巨大差別。2017年,51%的年齡在14歲至29歲之間的受訪者表示德國能夠也應該接納更多難民。但是年齡在30歲至59歲的受訪者中,持這一態度的人只佔35%-比例甚至少於佔德國人口三分之一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2015年的民意調查中,這一老年段的53%的受訪者曾認為,德國可以也應該接收更多難民。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