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路透社報導,中國2024年赤字數字將低於今年修訂後3.8%的預期,控制在GDP的3%,而其他財政支持可能由預算外的政府債券支付。這顯示出北京希望維持財政紀律,明年不考慮大規模的財政手段,但發行預算外特別國債的選擇將給中國政府提供靈活性,以提高刺激力度以維持穩定經濟增長。
路透社在另外一篇報導中指出,該赤字數字(3%)低於市場預期。中國股市周五收盤應聲下跌。
通過特別國債來支付額外開支
兩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透露,北京可能發行特別政府債券以支付必要的額外開支。其中一人表示,這可能達到1兆元人民幣。由於討論的問題敏感,三名消息人士皆不願具名。
中國此前也多次發行特別國債。例如,在2020年發售1兆元人民幣特別國債,用於資助與抗擊新冠疫情相關的措施。在2007年,中國發行了1.55兆元人民幣特別國債,以資助其主權財富基金。1998年則發行過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國有銀行資本金。
中國沒有將特別債券納入其年度預算計劃,因為將這種工具視為在需要時為特定項目或政策目標籌集資金的特殊措施。
一名消息人士表示:「2024年赤字率被設定為3%,不足的部分可通過特別主權債券補充。」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路透社指出,在每年三月召開全國人大會議之前,中國通常不會宣佈官方目標。
中國整體財政立場的另一個關鍵點是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配額,這同樣不在政府預算之內。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2024年這一配額可能接近4兆元人民幣,而今年則是3.8兆元。其他消息人士未提供任何數字。
在12月11日至12日閉門舉行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其他高級官員規劃了未來一年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方向。
從進出口到信貸投資,從零售到房價,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更糟糕的是,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違約風險,金融信託集團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兌付,這些令人擔心的訊號預示了新的風險。
圖片來源: CHINATOPIX/dpa/picture alliance8月初,中國又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巨頭碧桂園面臨違約風險。該公司有2筆美元計價的債務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為少數尚未出現違約的中國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園的「爆雷」是對本已脆弱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又一打擊。在本次房地產危機中首先觸礁的恆大集團則於8月17日依美國《破產法》,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恆大的負債高達3300億美元。其在2021年底發生違約,導致中國各地出現大批未完工的爛尾樓。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個月內,中國的房產價格和銷量仍將進一步下滑。
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金融信託行業也出現危機。在7月底傳出中融國際信託集團無法按時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後,中國媒體8月中旬報導,數十種中融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兌付。該集團北京總部前發生投資者要求還錢的抗議(圖)。中融管理著約1380億美元資產。許多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通過信託公司進行項目融資。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團管理著超過一兆元人民幣的資產,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影子銀行的資金總量大約為3兆美元,相當於英國國民經濟的總體量。影子銀行的一系列支付違約行為可能會引發廣泛的連帶效應。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產出和投資增速都低於預期。這顯示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商業和消費引擎動力嚴重不足,通貨緊縮風險上升。同時,7月份中國銀行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降,其中信貸增量比六月份驟減了89%,是2009年11月來的最低的新增貸款量。
圖片來源: BRENDA GOH/REUTERS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七月份中國外貿數據遠低於預期,進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則萎縮了14.5%。根據中國商務部7月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的外國對華直接投資(FDI)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所公佈數據的計算則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資負債同比暴跌87%。儘管有中國專家在財經媒體分析稱,上述數據差別源於統計口徑不一致,但外資流入明顯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
圖片來源: Wang Chun/CFOTO/picture alliance今年以來,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項經濟數據低迷讓民眾對經濟前景和就業形勢的焦慮增加。而國家統計局8月卻宣佈,全國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暫停發布。這一消息引來民眾的廣泛批評和嘲諷,有網民戲稱當局這次從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根據路透社8月18日對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證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的對比,摩根士丹利將對中國2023年的GDP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下調為4.7%;摩根大通從5%下調至4.8%;巴克萊銀行從4.9%下調至4.5%;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從5.3%下調至5%;野村證券從5.1%下調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背景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使得經濟增長前景進一步惡化。
圖片來源: 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Getty Images 中國官媒:將在2024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國官媒新華社一份關於會議的通報寫道,領導人們同意在2024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新華社指出,中國正「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努力改善財政支出結構以支持戰略任務,但沒有交代細節。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中國歷來將其預算赤字率保持在3%或以下,最近的例外情況是受到疫情影響的2020年和2021年,以及今年中國當局加大力度支持蹣跚的經濟復甦。
投資者目前正密切地關注中國的財政狀況。上周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的主權債券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對中國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財政壓力和房地產業危機,再度發出警示。
分析師預計,考慮到明年經濟表現不佳的可能性,中國將在其預算赤字方面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更多閱讀:中國經濟為何復甦「脆弱」? 世行預測中國明年增速4.5%
(路透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對於許多中國民眾來說,快要過去的2023年,依然是無比艱難,壞消息遠遠多於好消息的一年。新冠疫情爆發,國內經濟萎靡不振,青年失業率高漲,中美關係動蕩起伏等等,能讓人高興起來的事情不多——但總還是有。DW德國之聲為您用12張圖總結2023年的中國大事記。
圖片來源: Luong Thai Linh/Pool Photo/AP/picture alliance 2022年年底,中國政府突然放鬆了堅持實施多年的新冠清零政策,隨後各大城市出現了爆發式的疫情。感染海嘯也給中國衞生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人滿為患的醫院、生命垂危的患者、精疲力盡的醫護人員、殯儀館和火葬場排起長隊——這樣的畫面隨處可見。而中國官方公佈的新冠感染和死亡數據,與真實情況已完全脫節。根據官方數字,自12月初中國死於新冠的只有十幾人,這與民眾的認知、一些媒體發自醫院和殯葬機構的報導結論相差甚遠。
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2月4日,本來就已經緊張多年的中美關係再添摩擦。中國的一個氣球在美國本土上空飄蕩了數日之後,美軍在南卡羅來納州沿海水域將其擊落。美國指責中國利用氣球進行間諜活動。但中國方面表示,這只是一個失控的氣象氣球。被擊落的氣球墜入距離南卡羅來納州海岸幾英裡處的大海中。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對氣球墜落的地區進行定位,並派出直升機和艦艇在墜落區域梳理尋找氣球殘骸。
圖片來源: U.S. Fleet Forces/U.S. Navy photo/REUTERS在2023年的中國「兩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0日取得了國家領導人第三個五年任期,成為中共建政以來任期最長的國家元首,權力比肩毛澤東。在習近平之前,前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都在任期10年後放棄了領導權。習近平打破了這項規則,在2018年廢除了任期限制。這意味著若沒有其他對手出現,習近平將統治中國至其屆齡70多歲,甚至更久。圖片上與習握手的前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正是後來宣佈的新一任國務院總理。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2023年,中國的青年人失業率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準。對於很多迷茫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面前的選擇不是「躺平」,就是「潤」到國外。有關中國把「就業」標準訂的過低的討論一度成為焦點。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官方網頁,每周工作時間1小時即算為就業。今年六月,16至24歲年齡段的年輕人當中,失業率高達創紀錄的21.3%。七月開始,政府宣佈將不再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 民間猜測失業數據之高已經到了影響政局穩定的程度。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今年7月底,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已經近一個月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輿論紛紛發問「秦剛去哪兒了?」官方語焉不詳,更是引發巨大猜想、催生各種傳聞,畢竟,秦剛是近半世紀以來中國最年輕的外長,曾在三個月內連升兩級,被看作是習近平的心腹。隨後中國官媒報導稱,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經過表決,秦剛被免去中國外交部部長一職。會議決議任命王毅為外交部部長。秦剛在2022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上當選中共中央委員,當年被任命為外交部部長,今年初上任,屆時56歲,成為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外長。秦剛以外長身份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他6月25日在北京見斯裡蘭卡、俄羅斯和越南官員。其國務委員的職務也於10月底被習近平的第十四號主席令免除。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日本政府召開相關閣僚會議,並在會中正式敲定核廢水的排放時程為8月24日。雖然首相岸田文雄保證國家「會負起全責」,但是對於核廢水的安全與否,存在不安的人仍是很多,更可能對當地的農漁業等風評造成極大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曾於7月發表報告指出,日本將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排海的計劃符合該機構安全標準。隨後不久,中國海關總署宣佈,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中日因此陷入爭端。
圖片來源: Ichiro Ohar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颱風「杜蘇芮」(Doksuri)在中國北方造成嚴重洪災,災情從華北蔓延至東北。中國在今年7月短短一個月內遭遇兩次颱風襲擊,因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飆升至411.8億元人民幣(約57.4億美元),超過今年上半年的災損總和。外界認為,這將衝擊本已缺乏經濟刺激的中國及其三季經濟成長率。雖然颱風造成中國華北泛濫成災,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未公開出現在災區,引發網民熱議及部分輿論不滿。
圖片來源: Tingshu Wang/REUTERS今年8月底華為出人意料地推出了自稱為「遙遙領先」的高端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引起廣泛關注。推出的新手機用上了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自研的一款7納米晶片,涉及美國希望通過制裁阻止中國獲得的技術。設在渥太華的半導體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在拆解了這款手機分析後發現,其使用的是中國國產的麒麟9000s的7納米製程晶片。製程越小,集成電路的精密度就越高,製造工藝也更複雜。此外Mate 60 Pro還具有相當於5G手機的性能。華為新手機的亮相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中國的一個民族勝利。很多人注意到,發售新手機是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期間,並將其解讀為中國顯示自己不再依賴美國的一個訊號。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曾經名噪一時的中國房地產大亨——恆大集團創始人許家印傳出被警方監視居住後,恆大系港股9月28日集體停牌。中國恆大、恆大汽車、恆大物業的股票均在香港交易所暫停交易。之後,恆大集團立即官宣了許家印的去向表示,接到有關部門通知,「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其公司股票也將繼續停牌。許家印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的消息也引起網民的高度關注,很多網民挪用《桃花扇》中的一句話「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來評論這位曾經的地產大亨。
圖片來源: Xing Guangli/Photoshot/IMAGO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6日突發心臟病,並於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消息傳出後,在安徽定遠李家祖屋和合肥李克強幼時故居(圖)前往獻花的人群絡繹不絕,鮮花在街道上堆積如山。「李克強同志逝世」的話題在中國社媒平台微博立刻登上了熱搜第一位,並於十個小時後收獲22.5億閱讀與60.9萬討論量。微博網民紛紛在此報導下留言「一路走好」悼念,留下蠟燭符號緬懷,並表示「太突然了「」不敢置信」。雖然官媒對評論區嚴加管控,部分網民卻於大陸禁止的社媒平台質疑李克強死因恐怕是「被心臟病」。李克強的遺體於11月2日在北京火化。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時隔整整一年,中美兩國元首再次會晤。在三藩市近郊的斐洛裡莊園,拜登與習近平於11月15日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會談,就芬太尼、雙邊軍事交流等議題達成共識。美國總統拜登在會後對外界表示,對話「極其富有建設性、極其富有成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說,中國願意當好美國的「夥伴和朋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向美聯社表示,兩位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有重大交鋒,拜登指責中國在台灣周圍大規模軍事集結,習近平則告訴拜登,他沒有入侵台灣的計劃。
圖片來源: MFA CHINA/UPI Photo/IMAGO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五(11月24日)表示,為進一步促進中外人員往來,服務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從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將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公民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上述國家護照的持有者因商務、旅遊、探親訪友或過境中國不超過15天,可免辦簽證入境。路透社報導指出,在經歷近三年的嚴格新冠防疫政策,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與外界中斷交流之後,最近幾個月中國一直在採取包括恢復國際航線等各種措施以重振旅遊業。此外,在與許多西方國家就新冠疫情政策、人權、貿易和台灣議題等各種問題發生衝突後,中國政府也在尋求重建其在全球的形象。馬來西亞隨後宣佈了向中國遊客开放免簽證入境的消息。12月中旬,新加坡和中國也推出了相互免簽政策。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