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中國

不管你願不願意,中國在引領全球綠色轉型

Yuchen Li | Louise Osborne
2025年11月23日

隨著美國逐漸退出氣候外交,中國正抓住時機,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在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融資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負責任的大國。

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裝置
2024年,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滿足新增電力需求的84%圖片來源: NurPhoto/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迅速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啟動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該協定是旨在控制全球變暖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議。

此後,美國政府推翻了多項關鍵的國內和國際氣候措施,削減了清潔能源項目,取消減排法規。

川普的舉措標誌著美國背棄了此前主動參與國際氣候保護的態度。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曾在歐巴馬執政期間為促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氣候協定》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拜登也通過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法案,旨在促進綠色能源發展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在氣候保護行動上的退縮,為其他國家填補這一空白打開了大門,人們的注意力也日益轉向了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

中國或許並非氣候保護領軍者的最佳人選。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中國仍在建設高污染的燃煤電廠。但同時這個亞洲超級大國也已崛起為清潔能源巨人。

中國是「氣候罪人」嗎?

02:5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國正在生產全球減碳所需的大部分清潔技術產品,」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對德國之聲表示。「簡單地將北京視為氣候領域的落後者,意味著當我們意識到中國企業在清潔技術領域已經遠遠超越了西方同行時,可能為時已晚。」客座評論:中國如何從新能源「學徒」發展為趕走「師傅」

主導清潔能源市場

中國目前生產全球85%以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並在電動汽車和儲能技術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僅在2024年,中國就在清潔技術領域投資了6250億美元,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大約 20 年前,他們意識到清潔技術具有戰略意義,可以利用自己積累的專業知識和工業實力,大力發展這些領域,從而獲得戰略優勢,」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環境與社會中心的研究員克里斯‧艾利特(Chris Aylett)說。

這一戰略已見成效。去年,清潔能源產業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為四分之一,未來十年這一數字有望翻番。

全球能源智庫Ember的資深分析師楊木易表示,這部分歸功於全球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從而推動了對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需求。「中國能夠通過提供價格合理且更具創新性的技術來滿足這一需求,」他告訴德國之聲,並補充說,這不僅加速了中國自身、也促進了全球的轉型。

歐盟能在綠色氫能市場上與中國保持競爭力嗎?

03:1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國影響全球南方

中國國內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持續增長,僅2024年一年,風能和太陽能就將滿足新增電力需求的84%。其影響在全球南方尤為顯著,去年中國出口到全球南方的太陽能電池板增長了32%,超過了對北半球國家的出口量。

從中國進口清潔技術的國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等主要新興市場,東南亞和整個非洲也出現了快速增長。

艾利特指出,雖然這些綠色能源領域的進口有助於各國實現氣候目標,但推動這一趨勢的可能更多是「更實際的」考量。「這對能源安全大有裨益,」他說道,各國可能在想,「我們其實並不想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它們價格波動劇烈,來源不明,供應商也難以保證。」

總體而言,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出口的激增已產生可衡量的效果,有助於到 2024 年將全球碳排放量減少 1%。

超額完成「缺乏雄心」的目標

但有觀察人士批評中國的減排目標不夠高,缺乏雄心。

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增加。科學家警告說,到2030年代初,全球升溫很可能超過1.5攝氏度的警戒值,這可能會引發不可逆轉的氣候破壞。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承諾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低於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為確保按計劃推進,各國必須每五年提交新的減排目標。

德國正在偏離宏偉的氣候目標

03:0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國最新公佈的目標,承諾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減少7-10%,遠遠不足以阻止災難性的全球變暖。不過, 中國歷來在氣候目標方面承諾較少,但實際完成的卻往往超出預期。

2020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中國將在十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專家認為,中國已經或者即將實現這一目標,比計劃提前了五年。

楊木易指出,這一發展加上中國首次提出溫室氣體減排的具體目標,釋放出積極的訊號。他告訴德國之聲:「這表明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的轉型正在加速和深化,而不是放緩,這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確實是好消息。」

引領國際氣候外交?

儘管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國際氣候外交領域,北京還沒有承擔起領頭人的角色。艾利特表示,雖然北京在海外部署可再生能源和投資清潔技術「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先行的勢頭」,但還不願正式擔起相應的責任。「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樂於接受這個理念。」

官方層面,中國一直鼓勵美國參與氣候保護行動。在貝倫舉行的聯合國COP30氣候峰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李高表示,希望美國能夠重返氣候大會:「每個國家都必須正視氣候變化的問題。我們希望有一天,也相信未來有一天美國將回歸。」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