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史中的小小裂痕

2014年3月27日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之行的德國部分,因克裡米亞危機而尤其棘手。

Merkel empfängt Xi Jinping
習近平2009年訪德會晤梅克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本來,中方主管禮賓的部門早就準備就緒: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年前訪問俄羅斯,接著前往非洲,今年3月到訪歐洲。在歐洲會晤畢恭畢敬的法國人,忠厚可靠的德國人,再到不太明朗的布魯塞爾很快繞一圈。到美國的國事訪問往後推一推,去年習近平同歐巴馬已在加利福尼亞舉行過非正式會晤。這些可以看作是中方排列的政治順序。沒有料到,一場重大政治事件發生了,普丁拿下了克裡米亞半島,一場前所未有的混亂拉開序幕。亂套了!中國政界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亂。

現在看來,聯邦總統高克以國宴款待習近平時,用哪種語調說話,已不太重要。同印度那不穩固的民主體制破壞人權的現象相比,高克更痛恨穩固的共產專制破壞人權。

克裡米亞危機在攪局

對此北京已有備而來。不過現在,高克的言詞將被全球震蕩產生的轟鳴所淹沒。現在重要的是,德國總理在西方路線的框架內,怎樣表明自己對克裡米亞危機的立場。此次西方的立場,很少有地被推向如此極端:孤立獨裁者普丁並對他進行威脅,干涉別國,急速明確地表明立場,非善即惡。這不過是重演20世紀的故技。

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中國對此的外交政策倒顯得沉著。也許這裡有著"不知所措"的因素,當然還包括自身的政治態度。中國不願為全球性危機用目光短淺的權宜之計加以應付,這樣的話,暗火未滅,以後會發展成燎原大火。像其前任一樣,習近平也不看好孤立政策。環境越複雜,越需要交往,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方案。對北韓是這樣,對伊朗,甚至對阿富汗的塔利班,亦是如此。同他們對話,但不向外招搖,這就是所謂"靜悄悄的外交"。

習近平必須走處掩體

但現在東歐令人焦慮的局勢中,習近平必須走出掩體,顯露真顏。他必須當場、及時地作出反應。這並非中國政治家的長項。但他別無選擇。因為他無法視克裡米亞危機而不見。梅克爾在激憤的西方政治家群體中,屬於最冷靜的,因此她的立場對習近平而言至關重要。法國人自詡為"Grand Nation",布魯塞爾也自覺重要,將烏克蘭幾乎當成了自己的成員,這一切都沒有讓人感到吃驚。美國不會給俄羅斯帶來良好祝福,也沒有出乎北京的意料。但梅克爾不一樣,她在北京看來不僅可靠,而且務實。因此,同梅克爾會晤是習近平此行當中最重要的會晤。習近平一定會爭取梅克爾理解中國對克裡米亞問題的視角。他會試圖說服梅克爾,將俄羅斯開除出8國集團是一個政治錯誤。他會表明,20國集團一定不會這樣做。中國已在20國集團中扮演了中心角色。

習近平還會在周五向梅克爾坦誠其憂慮:如果西方對普丁繼續頑固傲慢,使其遭遇內政的壓力,他就必須更清楚向俄羅斯民眾表白,他是真正的硬漢。這樣一來的話,他要收回的就不止是一個克裡米亞。

是裂痕,而不是重損

在怎樣評價普丁的問題上,習近平同梅克爾的共同點可能會最少。對習而言,普丁是重要鄰國的強權人物,並願意與之合作。此外,普丁是當下俄羅斯相對較好的選項。普丁作為強人,在中國深受喜愛。而烏克蘭不過是一個在中國購買武器、值得重視的經濟夥伴。

習近平會暗示梅克爾,要對失去昔日光彩的西方陣營的行為,進行反復追問。正是普丁給了這一陣營經歷最後春天的機會。習近平訪歐是否成功,關鍵就看,習近平的言語中,有多少被梅克爾認為有考慮的價值,並以怎樣的方式,甚至在公開場合,務實地修改迄今的立場。

當然梅克爾必須小心謹慎。"看中國人眼色說話"的嫌疑,至少同"理解普丁"一樣危險,雖然部分德國公眾意見正在慢慢轉向。梅克爾不應受到以下指責,即中國人成功地將楔子插在了她和西方的中間。中國人有足夠的自知之明,不會這樣狂妄。由此可見,本次訪問的重頭戲在於如何處理細小的裂痕,而不是修補重損。那可是能夠書寫世界歷史的小小裂痕。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李魚

責編:張筠青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