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世界強權的末日——蘇聯解體

Roman Goncharenko
2021年12月18日

1991年8月,蘇共強硬派發動了針對改革派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政變。政變者本想以此阻止蘇聯的瓦解,結果卻適得其反。1922年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在它誕生70周年之時,已經無法再慶祝了。

Symbolbild Ende der Sowjetunion | Demonstrant verbrennt in Moskau eine UDSSR Flagge
圖片來源: AFP/dpa/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1991年前蘇聯的局勢如千里潰堤,一發不可收拾。工業生產在下降,失業人數卻在上升,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蠶食著國民的積蓄。與此同時民族矛盾開始爆發,在喬治亞和亞塞拜然都發生了武裝衝突。

1990年,立陶宛成為第一個宣佈獨立的加盟共和國。1991年1月,莫斯科向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派出了一個克格勃特別小組,在衝擊該市電視塔的行動中,有14人喪生。但這已不能阻止立陶宛脫離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逐漸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

戈爾巴喬夫逐漸失去了對蘇聯的控制圖片來源: PA/picture alliance

當時戈爾巴喬夫在規劃一個"蘇聯2.0",即讓各加盟共和國獲得更多的獨立性。1991年3月,戈爾巴喬夫推動了一次公民投票。據官方統計,超過70%的投票者贊成保留蘇維埃聯盟,但它應該是一個由擁有平等權利的主權共和國組成的新型聯邦。但這個新蘇聯具體該是什麼樣子?在戈爾巴喬夫位於莫斯科郊外的官邸進行的談判進行得十分艱難,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僅有9個參加了會談。但戈爾巴喬夫還是得以同與會者擬定了一份新的國家條約,條約的目的是保持蘇聯不致分崩離析。條約定於1991年8月20日簽署。但這一儀式沒能舉行。

強硬派策動政變

強硬派試圖挽救蘇聯的行動,反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圖片來源: Eberhard Thonfeld/Camera4/imago images

在簽約日期的前一天,西方許多人早已在擔心的事發生了,有人發動了針對戈爾巴喬夫的政變。蘇共的一部份對改革持懷疑態度的強硬派,包括國防、內政部長和克格勃領導人組成了一個緊急狀態委員會。戈爾巴喬夫回憶道:"他們看到慣用的政治手段已經無法奏效,因此決定發動政變。"

政變者軟禁了正在克裡米亞半島渡假的戈爾巴喬夫一家人,並切斷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繫,他們對外稱戈爾巴喬夫生病了。當局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莫斯科街頭出現了坦克。政變者稱他們要挽救蘇聯於災難的邊緣。

走向深淵

這場政變失敗了。1991年夏天是新當選的俄羅斯共和國總統葉利欽的歷史性時刻,他以共產黨的反對者的形象躍升為政治明星。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葉利欽在莫斯科的辦公地點外,抗議政變。這一切是在和平氛圍中進行的,但局勢並非一目瞭然。夜間一隊坦克穿過莫斯科市中心時,有三人喪生。三天後,緊急狀態被取消,8月22日戈爾巴喬夫返回了莫斯科。政變者紛紛被逮捕,其中有一些人試圖自殺。共產黨在蘇聯被禁止。

強硬派試圖通過政變來挽救蘇聯,但這一舉動猶如一劑催化劑,反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還在政變期間,愛沙尼亞就宣佈獨立,烏克蘭和其他一些加盟共和國也隨之傚法。戈爾巴喬夫試圖依據新的國家條約予以阻止,但無濟於事。政變3個月後,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共和國組成了獨立國家國協。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解體,失去了權力的戈爾巴喬夫辭去總統職務。

自掘墳墓

德國科隆大學的東歐問題專家西蒙(Gerhard Simon)在蘇聯解體20年之際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曾表示,蘇聯解體如此迅速,而且沒有發生暴力,是個歷史的奇跡。他認為人們當時高估了蘇聯的實力,"在核武方面,蘇聯無疑是強大的,但在經濟上蘇聯無法與美國抗衡。"

西蒙認為,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競爭在蘇聯的衰落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蘇維埃體制的衰亡,一個原因是西方的存在,西方有更發達的經濟、更大的自由度,汽車、時裝、化妝品——蘇聯民眾夢想著擁有無法得到的東西,'金色的西方'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蘇聯意識形態和宣傳的一個大錯誤是,從一開始就試圖與西方比高低,"這是自掘墳墓。"

1991年12月8日,葉利欽(左)與白俄羅斯共和國最高委員會主席舒什克維奇(右)簽署《關於建立獨立國家國協的協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 Ivanov

"魔鬼終結者"葉利欽

西蒙認為,蘇聯的核心部分-俄羅斯的發展路線令人感到驚訝。"在國際上很少見的是,一個核心群體-即俄羅斯人及他們的政治領導階層-並不想延續蘇聯的存在。"葉利欽致力於建立俄羅斯的主權,他後來下令,莫斯科的前蘇聯機構不能再得到國家的資金。"葉利欽要讓蘇聯徹底完結, 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1991年,葉利欽對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的態度並不是慷慨無私的。他以為,俄羅斯會在獨聯體中保持主導地位,但結果並不是這樣。西蒙說:"葉利欽和他的人,與之前的戈爾巴喬夫一樣,都沒有對自己行為將導致的後果作出正確的判斷。"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