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俄兩國日益互相戒備"

2012年6月7日

德媒認為,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冷戰時代的共產主義對手,表面團結,實際上彼此戒備,更是一種競爭關係,兩國都有戰略設計師將對方視作長期的最大戰略威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每日鏡報》6月6日寫道,"中國和俄羅斯在政治上的相互理解,可以從去年觀察到,中國學者給當時的俄羅斯總理普丁頒發了中國版諾貝爾和平獎,獎勵他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卓越貢獻。這個'孔子和平獎'是中國2010年秋季發明的,作為不同於諾貝爾和平獎的選擇,……然而普丁對這個新獎似乎不太信服,只派了'兩名'北京語言大學的俄羅斯金發女大學生去領獎。'

該報認為,"這兩個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相互支持,正如在敘利亞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這兩個常任理事國兩次否決安理會的敘利亞決議。而中國在敘利亞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利益,所以遵循俄羅斯的表決行為。……"

該報指出,"這兩個冷戰時代的共產主義對手之間,並非一切都團結一致。俄羅斯擔心經濟上強盛的中國在其東亞邊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加,現在說俄語的人就向靠近中國的邊境地區移民,以阻止那裡的人口外流。在普丁領導下,俄羅斯眼睛盯著東方幾乎看得脖子發硬,所以他最近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遠東發展部。"

將對方視作長期的戰略威脅

《維也納日報》6月5日評論寫道:"對中俄兩國而言,遠比敘利亞更為重要的是探測亞洲地區的地緣戰略可能性,因為兩國雖然近年來一再顯示其良好關係,而且這一次的方案也是擴大戰略夥伴關係,然而,雙方在幕後卻日益狐疑地彼此打量。尤其是俄羅斯感到自己在這個關係中是失敗者,中國人直線上升的經濟增長不僅增添了自我意識,而且明顯減少了長達數十年之久的依賴性。過去解放軍對武器裝備的巨大需求是俄羅斯軍備工業的重要因素,那麼最近其出口慘痛地下跌。現在甚至不敢向中國供應武器,因為害怕中國人會乾脆加以仿造,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與俄羅斯競爭。

"中國在能源領域也將其供貨商多樣化,石油大都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其次是安哥拉和伊朗,在天然氣方面也類似。在被俄羅斯視為政治上的後院的中亞國家,中國找到了新夥伴,而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天然氣交易卻始終未能達成一致。"

評論認為,"這種關係更被俄羅斯評論家描寫為競爭關係而非夥伴關係,要真正地改善這種關係大概不會這樣快。因為,即便最近產生了別的印象,而俄羅斯和中國基本上在反對美國時才有共同的觀點。否則,實用主義和冷靜的成本效益分析佔據主導地位。而且常常比這還差,比如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斷定,'無論在北京還是莫斯科,都有戰略設計師將對方視作長期的最大戰略威脅。'"

編譯:林泉

責編:達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