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4.7%,低於此前大多數分析人士預期。此前兩個季度的增長率還分別為5.3%和5.2%。
通常五年一次、為長期經濟發展確立方向的三中全會前夕,分析人士紛紛壓低期望。
高科技領域或是中心議題
柏林墨卡托中國中心(Merics)專家葛洛尼維根-勞(Jeroen
Groenewegen-Lau)認為,此次會議將強調共同努力,以實現中國技術獨立和工業現代化的目標。他向德新社表示,社會富裕程度暫時的損失,成為所接受的代價。如果取得成果,民眾是否以及何時能分得一杯羹,此次會議預計不會給出確切訊息。
中國國家媒體在會議前夕,也強調領導層致力於將中國變成高科技強國。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被屢次提及。
然而,儘管建設現代化工業是有意義的,但經濟學者警告,目前還必須採取其他措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近建議,要持續增長,中國應擴大內需,發展以消費為導向的經濟。
外界估計,房地產業佔中國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國強化對房地產業融資的監管,此後產業又面臨接二連三的危機,開發商先後爆發違約,被迫展開債務重組。儘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鬆限購政策,但在經濟發展預期低迷的情況下,刺激措施似乎難以奏效。
圖片來源: Zhao Qirui/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房地產商碧桂園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債權人提出了清盤呈請。消息一出,碧桂園28日在香港股價下跌約12%。在中國政府欲重建各界對房地產業的信心之際,此事也對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此前碧桂園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出現資金問題的中國大型開發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虧損達到了67億美元。9月中,碧桂園獲得債權人的批准,將六隻境內債券的償還期限延長三年。
圖片來源: HPIC/dpa/picture alliance中國房產巨頭恆大集團才剛於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資不抵債,勒令清盤。碧桂園債務估計約1.36兆人民幣(約1900億美元),接近其1.43兆人民幣的資產;恆大集團負債則達到3000億美元。恆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給證券監管機構的公告中稱,由於房地產銷售不如預期,該公司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3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的方案。9月底,恆大證實其創始人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2021年恆大陷入資不抵債,導致了一系列開發商違約,引發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崩解。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有報導稱中國最大私人信託公司中融信託出現財務危機,無法完成信託產品的兌付,影響範圍可能達到人民幣3500億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團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計劃債務重組。8月16日,約二十名抗議者在北京中融信託大樓前抗議要求還錢,他們購買了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卻無法得到兌付。信託業歷來是房地產商重要的資金來源,房地產業的爆雷也使信託業陷入危機。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央行2023年8月宣佈降低首次購房者現有抵押貸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購房首付款比例。從8月末到9月初,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繼官宣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名下無房人群的購房門檻比之前降低,不少購房人將由二套房資格變為首套房資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調。此後有報導指北京的房產交易出現小幅反彈。但更多的專家指出,這些措施可能會使房地產交易中產生短期反彈,但不足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圖片來源: Reuters/Jason Lee據中新社發布的一段影片,中國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的賀鏗9月23日在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上稱,「現在房地產供應過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個專家估出來的數字相差很大,但是14億人可能住不完。」他認為「房地產企業必須轉型,早轉型早主動」。
圖片來源: DW資產管理集團思睿投資(Grow Investment)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示,調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長達十年的時間。「原因是,我們為中國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為6.48億平方米。根據路透社的計算,以平均房屋面積90平方米來算,中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當於720萬套房屋。這還不包括因現金流問題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項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民眾日常憂慮或無明確答案
批評人士也表示,習近平的高科技雄心落實的過程中,許多中國人的日常憂慮卻被忽視。消費停滯,因許多家庭為未來擔憂。周一公佈的其它經濟數據也顯示出情況的嚴峻。作為中國民眾購買力重要指標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月同比僅增加2%,這是一年多來的最低值。
對許多中國家庭而言,憂慮首當其沖是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持續以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特別是年輕人難以找到工作。觀察人士擔心,此次三中全會無法為此提供所期待的答案。
ING銀行大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宋林(音譯,Lynn Song)表示,總體而言,令人失望的GDP數據顯示,要實現5%增長目標仍有挑戰。
他向德新社表示,房地產以及股票價格下跌、再加上多種工業行業削減成本帶來的低薪水水準,導致財富的負增長效應,壓低了消費,並導致人們消費模式的轉變。
已持續數年的房地產危機6月加劇,新房價格下跌速度為九年來最快,進一步打擊消費者信心以及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賣地創收的能力。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下降10.1%,住房銷售面積下降了19%。多座城市因無力支付營運成本而暫停公共運輸運輸服務。
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存在不平衡,工業產出超過國內需求。儘管出口保持穩健,但北京與其它國家的貿易緊張也加劇,對增長前景構成威脅。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出口同比增長8.6%,而進口則出乎意料地下降2.3%。路透社分析認為,這也與製造商在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前提前交付訂單有關。
中國青年找工作難 聽聽他們怎麼說
分析:不大可能出現顯著政策轉向
穆迪信用研究首席分析師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儘管改革的理由很充分,但出現特別激動人心的消息的可能性不大。「大的政策轉向可能被視為承認失敗,肯定丟面子。由於預計僅會有少量改革,我們預期中國只能勉強達到『約5%的』目標。」
克魯斯向法新社表示,預期會對擴大高科技製造業進行適度調整,向住房以及家庭提供零星支持。
投資者也會觀望,政府過去這些年加強對經濟的控制權,如今是否會採取措施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
(綜合報導)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