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印邊境衝突細節曝光 專家:印度境況更窘迫

葉宣(綜合報導)
2020年6月18日

中國和印度在兩國邊界發生致死流血衝突後,試圖緩和局勢,但又繼續指責對方應承擔責任。在印度為死亡士兵舉行葬禮之際,媒體披露了更多衝突的細節。

Indischer Grenzsoldat an der Grenze zu China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

(德國之聲中文網)印度周四(6月18日)為在印中邊境衝突中喪生的20餘名印度士兵舉行葬禮。與此同時,據路透社報導,加勒萬山谷的印度駐軍保持高度戒備。

周三(6月17日),中國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就通了電話。雙方同意避免採取任何可能激化勢態的步驟,以維護邊境和平與穩定。印度外長呼籲中方「重新審視其行動並糾正失誤」,王毅則要求「印方對此開展徹底調查,嚴懲肇事責任人「。雙方都認為對方應為衝突事件負責。

流血衝突細節曝光

印度官兵的遺體將被運回他們各自的家鄉,並在當地舉行葬禮。印度總理莫迪周三表態稱,「士兵們在中國邊境的犧牲不會白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印度都有能力做出相應的回答。」

中國官媒對邊境衝突的具體過程及傷亡數字閉口不談,而印度媒體則披露了這場「未發一槍一彈」,卻造成數十人死亡的流血衝突的一些細節。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印度媒體報導,衝突發生在海拔14000英呎的一條狹窄的山脊上,已是黑暗的夜間。

印度士兵在要求中國士兵從一個戰略據點撤回後,想查看對方是否照做,遂發生了互毆。在混亂中,一些印度士兵失足墜落山谷。雙方士兵展開了肉搏,中方還使用了自制武器,包括纏繞鐵絲網的帶刺棍棒。據印度媒體報導,中國士兵也有多人傷亡。

根據中印間1996年的一項雙邊協議,「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實際控制線兩公里內開火……進行爆炸操作或使用槍枝或炸藥狩獵」。

BBC援引印度軍事專家阿賈伊‧舒克拉(Ajai Shukla)稱,還有一些印度士兵失蹤,印度仍在努力,讓他們從中方獲釋。另一名印度軍方高級官員對BBC表示,參與打鬥的有55名印度士兵和300名中國士兵。

印度更敏感?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蔡晶在新華社旗下的《亞太日報》撰文指出,「中印邊界存在爭議地區,兩軍部隊在爭議地區出現摩擦或衝突在所難免,應屬偶發事件,邊境整體局勢應當是穩定、可控,於大局無礙的。」但作者認為,在中印邊境問題上,印度「更為敏感」,表現在「一旦感受到來自邊境地區的戰略威懾或軍事壓力,印度便可能採取冒進的行為加以試探並試圖改變現狀」。

中印之間的邊界之爭自上世紀60年代綿延至今。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高志凱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視採訪時指出,中印邊境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有歷史原因:印度想沿用英國劃定的中印邊界,而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過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

印度Ahmedabad發生反華示威圖片來源: Reuters/A. Dave

據蔡晶分析,目前印度面臨著境內的疫情持續嚴重的壓力,因邊境問題帶來的國家安全情結又進一步催化了民族主義情緒。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南亞問題專家華格納(Christian Wagner)此前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認為,印度國內的反華情緒會將印度推向美國一邊。

但蔡晶指出,印度「不應當寄望於在中美戰略博弈中謀取現實利益。美國是在「美國優先」的前提下拉攏和利用印度,對印度而言,既不是一個可信賴的「全面的全球戰略夥伴」,也不是一個會在印中關係上給予印度無條件支持和幫助的可靠盟友。印度在邊境問題上頻頻動作,不僅無益於印度戰略籌謀的實現,反而會分散印度處理國內疫情、經濟、民生等主要矛盾的精力,使印度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受損。」

高志凱則認為,不幸中的大幸是,中印之間未發生交火。「從中國的角度看,當務之急是冷靜下來,避免激化。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都不希望發生戰爭,一場戰爭對雙方都將是有害無益的。我想最重要的是兩國應該就和平解決邊界衝突進行談判。」

中印衝突掀反華示威

01:2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