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不再掩飾自己開發武器的雄心

2011年7月16日

「中國在擴軍,而且不再竭力掩飾自己雄心勃勃的武器開發計劃」。這是《明鏡周刊》觀察了中國試飛隱形戰機以及製造航空母艦等軍備舉措後得出的結論。

圖片來源: AP

《明鏡周刊》引用華盛頓世界安全研究所最近發布的報告說,"北京正在急速地研發能夠即時追蹤敵方動向並操控彈道導彈的新衛星":

"西方政治家和軍事專家認為,中國的軍備計劃主要面向研製所謂的反介入和區域阻絕武器。這一計劃背後隱藏的戰略是,以相對簡單的武器使技術上佔優勢的敵人無法進入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例如,在沿海地區安置反艦艇導彈,使得航母進入某一海域的風險太大。

"這樣一來,美國首先看到,自己主要通過航母在太平洋得以顯示和貫徹的權力地位受到威脅。中國有了這樣的新型武器系統後,美國把容易被人測定方位、受到打擊的巨型艦艇派往台灣海峽等潛在衝突地區確實太危險、費用也太高昂。

"如果世界安全研究所新的調研結果反映了真實情況的話,那麼這就說明中國人正在加速克服其反艦艇導彈的弱點。過去,衛星只能有限地收集一些普通戰略訊息,而現在新的太空飛行器可以支持戰術行動,而且是即時支持。

"專家們說,中國人今天已經能像美國人一樣,確定一個已知固定目標的位置。今後兩年內,中國計劃發射多顆衛星,在這個領域,中國甚至可能部分超越美國。中國衛星能夠確定美國艦艇的方位並將這些艦艇鎖定為目標,使用這樣的可能性最為咄咄逼人、也最使人不安。它們可以使反艦艇的彈道導彈命中美國的航母群。"

《明鏡周刊》注意到,"中國在擴大自己偵察能力方面不再特別注意保密",例如中國的新型無人駕駛飛行器及航母人員訓練設備的照片都未受檢查地在網路上流傳,這樣的公開化"看起來就像一場公關活動"。周刊最後寫道:

"中國發起衛星攻擊的起因是1995年至1996年的台灣危機。當時北京在該地區舉行軍事演習,美國接著派出一個航母群進入台灣海峽。北京無法確定美國艦艇的位置,也無法對其存在做出反應。這使北京認識到,今後要想阻止美國人幹預因台灣問題可能出現的衝突,就必須有新技術。

"這一戰略有可能如願以償。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今年年初再清楚不過地警告說,中國在太空和網路方面的軍事進展將加大美國進入太平洋的難度。美國目前的經濟衰弱使北京更為得手,因為現在華盛頓根本無錢大量投資擴軍。"

編譯:匯文

責編:雨涵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