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遵守規則」 要「制定規則」

2012年11月24日

德國媒體最近刊登了對兩位中國知情人士的採訪,一位是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另外一位是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從言語中可以得知,兩人都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抱有希望。

Former U.S. Secretary of State Henry Kissinger attends a session at the 48th Conference on Security Policy in Munich February 4, 2012. REUTERS/Michael Dalder(GERMANY - Tags: POLITICS)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本周五(11月23日) 發表了該報記者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 Henry Kissinger)的採訪,其中多次談到美國政府對中國新一屆領導層的看法以及在美國在外交政策上的最新定位。季辛吉指出:"美國外交政策正在面臨一系列的問題,這是新一屆政府需要解決的。解決的方式既要有戰術性,也要有計劃性……中國正在崛起。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說在能源、環境或者核技術輸出等方面。"

《商報》記者向美國的這位中國問題專家提問:"中國將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季辛吉回答是:"我們老是強調中國應該接受國際上的游戲規則。但是中國人不想僅僅是接受這些規則,他們還想參與制定規則。"

季辛吉認為:習近平的權力沒有歐巴馬大圖片來源: Reuters

季辛吉對習近平的印象

而中國人在新一屆習近平政府的領導下,能夠實現這一願望嗎?季辛吉強調稱:"有人經常提出,新的總書記習近平是否具備達到這一目標的能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國最高領導人所掌握的權力比美國總統的要少。他必須總是設法在共產黨的中央委員會中促使各方達成共識。雖然他作為總書記是最重要的成員,但是他沒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力。而美國總統則在諸如展開軍事行動方面具有最高指揮權。所以,我們還不能抽象的回答,中國人是否已經作好準備接受現有的規則。這要看中國的發展和它與世界各國對話的進展,特別是與美國的對話。"

採訪記者指出,與德國在二戰中所曾經有過的領導人不同。世界各國如今的領導人,也包括中國,都給人一種比較理性的印象。季辛吉表示:"(中美)雙方現在的領導人確實都比較理性。我對中國領導層的印象是:他們知道要解決內政上的一些棘手問題,他們也知道,不能用軍事手段冒險行事。"

採訪者指出,季辛吉已經多次會晤過習近平。而在他眼中,習近平是一個經驗豐富、經受過現實考驗的政治人物嗎?季辛吉對此表示:"當你作為受害者的兒子體驗過文化大革命,當您的父親在被打倒之前曾經是毛澤東的親信。您就會對人與人之間關係之複雜有所瞭解。也會知道政治生涯可以很快就產生變數。那麼他在外交日常事務上有經驗嗎?我相信,重新獲選的美國總統和中國新一屆領導層能夠在此展開富有建設性的對話。"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完全享有學術自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為什麼可以選擇去香港上大學?

同時,德國《時代周刊》也於11月22日刊登了一篇採訪。受訪者是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Tony Chan)。後者在訪談中解釋了為什麼香港也可能成為德國大學生求學的一個優良選擇。

陳繁昌在採訪中表示:"德國學生可以到香港做交換學生,也可以攻讀碩士學位。如果有人已經取得博士頭銜,就可以申請到香港科技大學工作。香港剛剛縮短了一年的中學課程,這也就意味著,科技大學需要新僱用約100名教職人員。"同時,香港也希望能爭取到德國的高中生並對他們說:"這聽上去雖然瘋狂,但是你們可以到香港來上大學!"

在說道為什麼德國學生可以選擇去香港接受高等教育時,陳繁昌表示:"他們可以有許多理由。當一個人離開他的文化圈,離開讓他感到安逸的環境時,他才會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不為自己所知的另一面。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和中國有著很好的聯繫。在兩個小時之內,你就可以到達上海。如果誰想在亞洲發展關係網路,那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怎樣才能知道陳繁昌不是王婆賣瓜呢?他指出:"因為時代正在變。100年前,歐洲是世界知識的中心。後來,美國成為了一個富有活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大國。今天,有許多在那裡接受教育的人來到亞洲,因為他們最後還是要就業。哪裡有就業機會,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就會走到哪裡。"

《時代周刊》的記者在採訪中指出,香港從15年前開始就不再屬於英國,而是中國。那如今香港的學術自由能夠得到保障嗎?陳繁昌回應說:"許多西方媒體都認為,中國讓香港失去了自由。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完全享有學術自由!我們雖然屬於中國,但我們有自己的政治體制。我們有媒體以及選舉上的自由。雖然整個體制還沒有做到完全的民主,但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香港真的和中國不同。我作為大學的校長,不會接到什麼北京某部長的電話。我們也不屬於中國教育部管理,而是受香港政府管理。我們的大學裡有學術參議院,和美國的許多大學類似。我是該院的主席,但就連我也不能對教職人員發號施令。"

摘編:任琛
責編:雨涵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