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不應利用喀麥隆的體制漏洞」

2014年7月30日

中國在非洲的影響今非昔比,對於很多非洲國家而言,中國都是其最大的投資國,這其中就包括喀麥隆。然而並非所有喀麥隆人都對中國投資交口稱讚。

China Einfluss in Afrika Baustelle in Addis Abeba Äthiopie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年來,中、非合作增加,一些針對中國在非洲進行"新殖民主義"、"大國剝削"的批評也隨之而來

非盈利性環保組織"中外對話"近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喀麥隆面對中國投資的五味雜陳》的文章。文中寫道,中國已經成為喀麥隆最大的開發夥伴國和投資國,但其採伐和建設項目存在著值得人們質疑的社會與環境影響。

喀麥隆記者金絲利-蒙德(Nfor Kingsley Monde)在文中描寫一個中國工程公司在喀麥隆的海港建設項目,文中提到"中國工人幾乎參與了每個方面的日常工作,從工程建設到卡車駕駛。中國人不僅是克裡比(Kribi)深水港的建設者,也負責未來航運的營運",這引起一些喀麥隆人的不滿,抱怨中國公司沒有給予當地人足夠的工作機會--特別是缺乏高級工種的工作機會。

招工問題引起不滿

金絲利-蒙德對德國之聲表示,這個情況比較普遍。"在面對中國的投資和項目時,喀麥隆人處於劣勢。很多中國人利用這裡的高失業率和嚴重腐敗,舒服得做起生意。"

他說,喀麥隆有自己的指導方針,國際法在該國也適用,然而這些中國公司並不將這些規章條例放在眼裡。"他們不顧勞動法,任意聘用、解僱;他們付給員工的薪水少得可憐,而且提供的工作條件大多非常差。"

金絲利-蒙德說,在中國項目中,喀麥隆人從事的幾乎都是低級工種圖片來源: John Lukuwi/AFP/Getty Images

中國方面則表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當地技術培訓的缺乏以及文化差異的影響。

"首先,語言差異讓我們更願意自己從中國帶人過來;其次,在喀麥隆找到合格的工人很難",文中的一名中國工程師這樣表示。

這聽起來似乎確有道理,但金絲利-蒙德說自己無法認同。

"你不能在一個國家投資而不把文化差異考慮在內,"金絲利-蒙德對記者表示,"喀麥隆人講法語、英語這些國際語言,應該能讓外國投資者在喀麥隆的營運相對容易"。

"五味雜陳"的原因

喀麥隆人缺乏的是經驗、而非技術培訓。金絲利-蒙德說,當地有不少技校,很多技校畢業生在中國項目上尋找工作機會,以積累工作經驗。"然而他們得不到這樣的機會。從事技術工種的大多數是中國人,他們甚至不願意招一個喀麥隆人做助理。"

中國方面不應該以缺乏培訓和文化差異為藉口,而不在當地民生投資,金絲利-蒙德說。

除了就業機會缺乏外,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也在其它某些方面為人詬病,例如,偏重獲得非洲資源、經營缺乏透明度等。在金絲利-蒙德的文中,他談到了大量非法木材出口中國的問題。

"在喀麥隆,中國方面還因從該國進口大量非法木材而受到批評……國際林業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大量木材來自那些大量進行非法砍伐的國家。" 文章表示,為了打擊非法採伐和非法木材交易,喀麥隆已經與歐盟簽署了自願夥伴關係協定,中國從喀麥隆進口非法木材可能會阻礙這些目標的實現。

針對這個問題,金絲利-蒙德承認,喀麥隆當局承擔源頭責任,該國機制存在管理不利、缺乏透明等嚴重問題。"但是中國不應該利用體制漏洞",他說。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努力和中國合作,以減少"其在喀麥隆和全球的生態足跡"。

作者:萬方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