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並未過時"

2012年5月30日

針對歐盟商會昨日在京公佈的會員調查結果,德媒認為,外企聲言離開中國並不新鮮,但幾乎沒有公司真的這樣去做,因為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3.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法蘭克福評論報》5月29日寫道,"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日益重要,但也日益困難,很多公司業已考慮將其業務轉移到其它發展中國家。……"

該報認為,"對許多歐洲企業來說,在中國經營近年來是艱難中的希望。恰恰德國經濟對經濟危機的相對抵抗力決定性地歸功於中國對機器或汽車的需求。"

文章說,"除了經濟增長減慢,薪水成本增長加快,歐洲公司還感到日益被歧視。……專利權保護也依然成問題。……

"儘管如此,中國依然是一個與很大希望相連的市場。3/4的在華歐洲企業稱中國是其3大最重要市場之一,一半公司在中國的營業額業已超過其全球營業額的10%。63%的公司因此打算繼續在中國投資,74%的公司考慮今後2年在中國僱用更多的人員。"

該報指出:"歐盟商會的調查顯然旨在贏得中國改革派的重視。目前,中國正在就多年來強大起來的國企地位進行爭論。總理溫家寶與其指定的接班人副總理李克強數月來努力貫徹改革,以限制政府部門的影響。

"然而,嘗試打破有影響力的利益集團的抵抗,這並非第一次。面臨秋季更換領導人,中共內部已經引起激烈的派別和權力分配之爭,改革者的政策這一次就更加難以獲得支持,經濟降溫則進一步限制了改變的空間。"

《新蘇黎世報》(5月29日)認為:"71%的被詢問者表示,法治國家、透明的政治決策與貫徹應是中國經濟的最重要推動因素,這並不讓人驚訝。訊息與法規實施不完善以及勞動成本不斷增加,一個例子就是突如其來地宣佈實行最終有追溯力的社會保障稅,較之所提供的回報非常高。但對接受問卷調查的企業而言,中國國內市場作為留在中國的原因日益重要,大多數外企不管如何可能會傾向於樂觀。"

"中國作為銷售市場已經極其重要"

《德國金融時報》5月29日評論說:"歐洲人儘管抱怨官僚主義、市場障礙和成本上漲,但考慮背棄中國,最終幾乎沒有一家企業真的去做。理由很充分:中國雖然的確不再廉價,但對許多公司來說作為所在地已經別無選擇。

"只要看看生產成本就明白,為何外國經理們驚慌。來自中國內地的廉價勞動力人流減緩,沿海人口密集地帶的薪水以2位數的百分比相應上升。假若薪水成本是唯一因素,中國企業和外企一樣早就去斯里蘭卡或孟加拉生產了,那些地方業已便宜30%至40%,然而薪水成本並非唯一因素。"

評論說,"若要理解中國作為所在地的吸引力,就得看到整體供應鏈。恰恰是外國企業已經建立了分佈廣泛的可靠供應網路,中國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在華公司也盡可抱怨缺乏專業人才,而中國工人的生產力根據調查就像其薪水一樣在增長。

"即使在中國的生產本身已經不再繼續極有吸引力,很多公司之所以被迫留在中國,是因為中國作為銷售市場已經極其重要。"

摘編:林泉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