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中止台灣134項產品ECFA關稅減讓

2024年5月31日

繼去年12月之後,中國再度以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ECFA基礎為由,宣佈中止台灣134項產品的稅率優惠。台灣方面批評,中國此舉「扭曲」兩岸經貿關係。

中國國台辦稱,台灣對中國產品的限制具有「歧視性」。(資料照)
中國國台辦稱,台灣對中國產品的限制具有「歧視性」。(資料照)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台辦週五(5月31日)發出公告指出,中國國務院宣佈今年6月15日起,將對來自台灣的134項「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關稅優惠。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批評,台灣政府長年對中國2500多項產品採取「歧視性貿易限制」,違反ECFA規定,且「損害了兩岸企業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

ECFA是國民黨籍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任內、於2010年與中國簽署。陳斌華重申中方一貫立場,稱ECFA是兩岸依照「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所簽訂,但民進黨的賴清德政府卻不承認該「共識」,「嚴重破壞兩岸協商與ECFA實施的基礎」,迫使中國「不得不」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

中止關稅減讓並非首次

事實上,這已經是中方公佈中止ECFA關稅優惠的第二批產品。去年12月,中國宣佈來自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種化學產品,自今年1月起停止適用ECFA的協定稅率;根據中國財政部此次的公告,第二批被中止適用的對象包含潤滑油基礎油、加工布料與紡織物、各種工具機械與車床、競賽型自行車等134項產品。

中國上一次宣佈中止12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之際,恰逢台灣即將舉行總統大選,當時此舉遭台灣政府批評為「經濟脅迫」、「以商逼政」;不過,有業界人士評估,這對於台灣石化產業的衝擊並不大。

中國如今再「出招」,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31日表示強烈抗議,批評中國對台「施壓」與「恐嚇」之舉不利於兩岸經貿關係,只會讓雙方「漸行漸遠」,這些後果應由陸方承擔。

台灣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說,身為國際成員,各國都不應隨意更改「互動之間的規則」;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表示,將與實際受傷害的業者溝通,幫助他們轉移市場。

賴清德5月20日正式就任台灣總統,中國隨後舉行「環台軍演」,國台辦與官媒也持續在網路上批評賴清德具有「台獨」傾向。

在賴清德就職前,有分析曾指出,北京面對賴清德除了「文攻武赫」,也會從經濟方面下手。美中關係學者宋文笛當時曾向DW表示,中國可能採取「選擇性的經濟制裁」,包含技術性暫停個別商品的交易,在「停止和再啟之間,隨時可以彈性調整」。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