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人在非洲:涉嫌種族主義

Martina Schwikowski
2018年11月7日

中國資金的注入促進了非洲經濟的發展。但是,一些中國人的言行舉行也令當地人的極其不滿,並引發了關於種族主義的討論。

Kenia chinesische Investitionen in die Eisenbahnstrecke Mombasa-Nairobi
許多非洲國家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來自中國圖片來源: Reuters/N. Khamis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幾年來,中國已經發展成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無論是醫院、街道、體育館,還是發電廠,很多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資金來自中國,這些項目的建築工人們也大都是中國人。大量中國人的到來,當然也會帶來他們特有的文化和政治視角。於是,日常工作層面上的"中非合作"中,歧視現象幾乎隨處可見。

更多閱讀:中國式發展援助:看上去很美?

不同的價值觀  不同的視角

肯亞铁路項目就是得益於中國對非洲投資計劃得以實現的項目之一。這條連接港口城市蒙巴薩和首都奈洛比的鐵路已經建成通車近一年。這是肯亞1963年獲得獨立以來,該國最大的基本設施項目。然而,鐵路項目建設過程中,一系列涉嫌種族歧視的事件曾引起轟動。肯亞记者的調查顯示,中國工人拒絕和他們的非洲工友圍坐同一張桌子,非洲工人遭到侮辱貶低的情況已經天天都有發生。

中國打噴嚏,非洲也感冒

01:2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旅居德國從事跨文化培訓的肯亞人伊麗莎白‧霍爾曼(Elizabeth Horlemann)認為,部分中國人的行為同他們的文化背景有關。她說:"他們意識不到不同文化間是存在差異的。他們是我們的客人,但他們的言行舉止還是完全基於他們自己的意識形態,這就為衝突埋下了隱患。"中國人幹活很賣力,中間不休息也無所謂,另外,他們等級觀念很強,老闆怎麼說,他們就會怎麼做。政治學家曾瑞生認為,中國工人在非洲的工作條件往往也非常糟糕,比如在礦山或大型建築工地上。這無疑也加劇了同當地人的衝突。

曾銳生是著名的倫敦東方及非洲學院中國研究所的負責人。他認為,中國的政治灌輸可能也是造成上述矛盾的原因之一。他說:"現在中國領導層已經不再宣傳多元文化了,而是在極力強調中國特色及中國文化。"迄今為止,中國仍是世界上民族構成最單一的國家,漢族佔總人口的92%,其中只有0.04%的人出生在境外。"當人們被灌輸了只有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值得尊重的思想之後,排外思想就是必然的結果,而這也為歧視其他人奠定了基礎。"

面對歧視問題 各國政府均不願作為

霍爾曼表示,但這些中國人可不是普通的客人,他們同時也帶來了大量資金。因此,同許多其他非洲國家一樣,對於中國人不尊重當地人的行為,肯亞政府也遲遲不肯採取制裁措施。霍爾曼說:"肯亞民眾中的氛圍很不好。他們擔心,他們的國家被賣給了中國人。"

更多閱讀:在非洲撒錢 中國自己有何收獲?

但是,中國政府也很少干預本國民眾的種族主義行為。對於曾銳生來說,這倒不足為奇:"中國政府只關注同非洲各國政府建立起良好的商貿關係,而不會去關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中非合作種種問題的普通民眾。他們把這些問題留給當地政府去處理。"

通過交流 改變思想? 

曾銳生認為,深受其害的是非洲那些普通工人。遭遇歧視時,他們往往不知道應如何應對,更不知道應該採取怎樣的法律步驟保護自己。但是,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敢於去起訴歧視行為,那麼施害方也許會漸漸地產生"羞恥感",並最終促成在非中國人思想的轉變。

中國南部的經驗顯示這種思想轉變完全是可能的。按照官方數據,在廣州生活著大約一萬六千多非洲人,這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非洲人群體。這一群體的存在使得中國不得不面對國人的排外思想,一些旨在促進交流的活動也就應運而生。不過,曾銳生也表示,即便是在廣州,日常生活中也普遍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比如,黑人經常被飯店拒絕入住。他說:"這些現象暴露了中國對待少數族裔的問題。"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