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周六(3月9日)表示,今年市場開局良好,企業開工復產、農民工返崗流動平穩有序,求職招聘活躍度上升。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周六當天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王曉萍繼續表示,但亦看到,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仍然待破,部分勞動者就業面臨一些困難問題,穩就業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她補充道,今年高校畢業生1179萬人,將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這一人數與之前中國教育部預計的數字一致。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意味著這些畢業生今年將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本周早些時候的全國人大開幕式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定在"5%左右",並坦言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中國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但是,路透社就此指出,相關指標往往低估了中國龐大的就業市場的緊張狀況,尤其是年輕人的就業情況,包括每年數百萬求職的大學畢業生。2023年6月,中國16至24歲的城鎮青年失業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1.3%,之後官方宣佈暫停發布該系列數據。今年1月,中國恢復公佈青年失業率,但新統計方法不再包括在校學生:2023年12月的青年失業率為14.9%。
這些工種"普遍短缺"
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卻更希望獲得日益減少的白領工作崗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在努力引導他們從事職業和技術工作,以建立本國的先進製造業,並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技術限制下減少對西方的依賴,但技術人才的缺乏仍是該行業面臨的一個障礙。
王曉萍在周六的記者會上指出,適應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的數字型、創新型、復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她具體說道,鉗工、焊工、養老護理員等一線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養需要更好的適應市場變化和產業的需求。王曉萍還強調,要搭建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逐步改變技能人才發展的獨木橋、天花板困境,增強年輕人學技能、進工廠的意願。
今年,中國的目標是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官方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新增城鎮就業1244萬人,城鎮平均失業率為5.2%。
外界估計,房地產業佔中國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國強化對房地產業融資的監管,此後產業又面臨接二連三的危機,開發商先後爆發違約,被迫展開債務重組。儘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鬆限購政策,但在經濟發展預期低迷的情況下,刺激措施似乎難以奏效。
圖片來源: Zhao Qirui/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房地產商碧桂園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債權人提出了清盤呈請。消息一出,碧桂園28日在香港股價下跌約12%。在中國政府欲重建各界對房地產業的信心之際,此事也對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此前碧桂園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出現資金問題的中國大型開發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虧損達到了67億美元。9月中,碧桂園獲得債權人的批准,將六隻境內債券的償還期限延長三年。
圖片來源: HPIC/dpa/picture alliance中國房產巨頭恆大集團才剛於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資不抵債,勒令清盤。碧桂園債務估計約1.36兆人民幣(約1900億美元),接近其1.43兆人民幣的資產;恆大集團負債則達到3000億美元。恆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給證券監管機構的公告中稱,由於房地產銷售不如預期,該公司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3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的方案。9月底,恆大證實其創始人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2021年恆大陷入資不抵債,導致了一系列開發商違約,引發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崩解。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有報導稱中國最大私人信託公司中融信託出現財務危機,無法完成信託產品的兌付,影響範圍可能達到人民幣3500億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團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計劃債務重組。8月16日,約二十名抗議者在北京中融信託大樓前抗議要求還錢,他們購買了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卻無法得到兌付。信託業歷來是房地產商重要的資金來源,房地產業的爆雷也使信託業陷入危機。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央行2023年8月宣佈降低首次購房者現有抵押貸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購房首付款比例。從8月末到9月初,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繼官宣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名下無房人群的購房門檻比之前降低,不少購房人將由二套房資格變為首套房資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調。此後有報導指北京的房產交易出現小幅反彈。但更多的專家指出,這些措施可能會使房地產交易中產生短期反彈,但不足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圖片來源: Reuters/Jason Lee據中新社發布的一段影片,中國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的賀鏗9月23日在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上稱,「現在房地產供應過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個專家估出來的數字相差很大,但是14億人可能住不完。」他認為「房地產企業必須轉型,早轉型早主動」。
圖片來源: DW資產管理集團思睿投資(Grow Investment)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示,調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長達十年的時間。「原因是,我們為中國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為6.48億平方米。根據路透社的計算,以平均房屋面積90平方米來算,中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當於720萬套房屋。這還不包括因現金流問題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項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除了就業問題,持續不斷的房地產危機也給中國政治領導層帶來了嚴峻挑戰。在民生主題記者會,中國住房及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目前國內房地產企業的困難之處是資金,對於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對於損害群眾利益行為,要堅決依法查處,讓他們付出應有代價。
倪虹同時指出,目前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穩定市場的任務依然艱巨,但從國家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來看,房地產仍有很大潛力和空間。他繼續表示,去年面對個別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房地產市場調整的風險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說是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倪虹強調,黨中央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破解房地產發展難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在理念上要始終堅持"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
這名建設部部長認為,在新模式下,希望房地產企業看到今後要拼的是高品質、新科技、好服務, 誰能抓住機會、轉型發展,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有發展、有未來。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和國防預算,符合此前外界的預期。更多受到民眾討論關注的則是代表們就醫療、養老育兒等民生福利話題的提案。
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2024年GDP增長目標訂為「5%左右」。李強說,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 各地區各部門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展目標還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任務包括加強重點行業統籌佈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為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業提供更多資源。李強還再次強調了「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說法。為了吸引更多外資,報告還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中國新一年度的國防預算將增加7.2%,增幅向上一年看齊。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已經翻了一番。目前在中美關係矛盾迭起、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中國的軍備預算尤其引發關注。路透社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談到台海時沒有使用「和平統一」一詞。報導稱這並非第一次,但用詞的改變仍被視為對台立場可能有變化的跡象。
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在3月4日人大會議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後,會議發言人婁勤儉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關於李尚福是否會參加兩會的提問時說:「他不能參加,因為他已經不是代表。」李尚福去年3月出任國家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防長。去年8月底,他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兩個月後被免去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和防長職務。但官方至今沒有宣佈李尚福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的消息,也沒有公告他請辭人大代表。
圖片來源: via REUTERS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甘華田在兩會上建議,延長女性帶薪「育產假」至2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以提高家庭生育意願。該建議引起熱議,登上百度、微博熱搜。反對意見認為,這可能適得其反,讓女性重返職場乃至就業更加困難。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人大代表譚琳則建議依法遏制就業性別歧視,合理分擔生育成本。
圖片來源: Kim Kyung Hoon/Reuters四川雅安市一所中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庹慶明建議對6歲以下、75歲以上公民實行免費醫療的提案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贊成者認為,這將大大減輕人們的生育壓力和養老壓力。還有代表提議,應把全民免費醫療作為一項遠景目標來規劃。有關免費醫療的話題並非第一次在兩會上被提出。中國國家衛健委在2021年12月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有關提案的答覆稱,由於「財政支撐能力尚且有限,醫保籌資水準還不高,基金支撐能力還不足,一段時期內暫不具備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各項基礎」。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據法新社報導,與往年一樣,兩會前北京市中心大片區域就被封鎖,交通受到管制。街道和天橋上出現了大批的公安和志願者。警察在經過天安門廣場的長安街沿線的檢查站站崗,安保人員帶著嗅探犬在主要街道巡邏。遊客若要進入天安門廣場,必須提前一天預約,還要「過三關」、接受三次安檢。
圖片來源: Johannes Neudecker/dpa/picture alliance兩會期間也是當局言論審查和管控異見人士的高壓期。微博管理員周一呼籲用戶 "共同營造良好的言論氛圍"。前獨立記者高瑜上周在X平台發貼稱,「北京各區國保又齊出動,打電話的打電話,上門的上門」,阻止外地異見人士來京與同道者聚會。高瑜本人也被「上崗」。多名異見人士在社群網站上反映受到當地警方嚴控,有的被軟禁,有的被旅遊。
圖片來源: Studio Hamburg 傳染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同樣出席記者會的中國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介紹,繼消滅天花,消除絲蟲病、脊髓灰質炎、新生兒破傷風之後,2021年中國消除了瘧疾,結束這一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點傳染病肆虐千年的歷史。王賀勝還介紹,目前愛滋病、結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都得到有效控制;麻疹、乙腦、流腦等疫苗可預防的多種傳染病,發病率都降至歷史最低水準,同時清醒認識到新發、突發傳染病發生風險仍然持續存在,鞏固傳染病防控成效的任務仍然艱巨,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提及國際社會對"X疾病"的高度關注,王賀勝解釋道,所謂"X疾病"並不代表某一種具體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體引發可能導致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它最主要特點是高致病、傳染快、易變異,它的發生發展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很難對"X疾病"的病原體以及發生的時間、地點進行預測。王賀勝認為,中國專家普遍認為受全球氣候加速變化、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病原跨物種傳播頻繁發生等因素的影響,由"X疾病"引發全球大流行的風險持續增加,雖然"X疾病"的發生很難避免,但大流行是可以防範和應對。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