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人將成為德國名牌電器公司新主人

2002年9月7日

施耐德(Schneider)和格隆迪希(Grundig)屬於德國碩果僅存的幾家電視機生產廠家之列,幾十年來享有盛譽。然而現在他們不得不尋找新主。新主人看來將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這對於中國海外經濟來說,也許具有突破性的歷史性的意義。

在紐倫堡格隆迪希工廠裡,工人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檢測圖片來源: AP

他們都曾風光過。一、二十年前,說起彩電、收錄機,人們會說最好的是格隆迪希。然而,今天的電子康采恩格隆迪希已經是虧損嚴重,難以維持。同樣是名牌的施耐德更是已經進入破產程序。

專家們認為,德國和歐洲的電視生產已經無法頂住來自東亞的強大競爭了。還有兩個德國電視機生產廠,洛維(Loewe)和麥茨(Metz),他們還在堅持,他們的產品仍然打著「德國製造」的大旗。然而他們轉入了設計型高檔電視領域,以避開中低檔領域的激烈競爭。法國南部法蘭克地區的洛維公司甚至在普遍困難的2002年上半年,還能明顯地提高銷售額和利潤。

施耐德同樣有勇敢的高技術計劃,打算生產雷射彩電。然而它已經沒有這筆資金了。今年年初,這家擁有110年歷史的企業宣佈破產,從5月底開始,這家在土爾克海姆的工廠完全停工。

不過,這家工廠的流水線看來不久又將流動起來了。幾個月之久的新主尋找工作終於有了結果。施耐德公司破產管理人米歇爾.雅菲昨天(9月6日)宣佈,中國的電子集團TCL控股公司將接管這個企業,將來在土爾克海姆生產電視機和計算機。這樣,至少從中期看,將有幾百個勞動崗位得到保證。施耐德現在有650名員工。

雅菲說,接管合同將在兩周後簽署。在此之前,TCL公司還將審閱公司的帳冊。TCL將收購的不僅包括施奈德、杜阿爾(Dual)這些著名商標,還包括生產設備和存貨。並將租下25000平方米的公司場地。據雅菲先生說,TCL是中國最大的電子集團之一。2001年,該集團擁有35000名員工,銷售額達25億美元。

據「紐倫堡新聞」和「南德意志報」報導,座落在紐倫堡的的格隆迪希公司的「救星」多半來自台灣,即台灣的聲寶集團(Sampo)。據稱,聲寶也是那裡最大的電子集團之一。格隆迪希公司不願談聲寶集團是否是投資者的問題,而只肯定一點,即投資者將來自亞洲。格隆迪希公司在9月5日公開宣佈,已跟「來自亞洲地區的一個戰略夥伴」簽署了意向書。

中國(包括大陸、香港、台灣)在德國雖然已有了很多公司,但基本上都是貿易公司或服務業公司。曾經有過一些嘗試,比如中國企業在德國東部建自行車廠、鉛筆廠,轟動一時。但沒多長時間,都宣告失敗。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德國生產成本過高。即使有政府的補助,也無濟於事。

大中國範圍內的企業收購德國的名牌企業,這似乎還是從來沒有的事情。他們難道不怕德國高昂的生產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嗎?這些企業必然有他們自己的戰略考慮。歐盟多年來為保護歐洲電視機生產廠家,對來自中國的衝擊設防。儘管如此,這些名牌德國貨仍然不景氣。何況,歐盟不可能永遠設防。

對中國企業來說,收購德國名牌廠家,據筆者分析,無非是幾方面的考慮:一是,打名牌。打出自己的名牌,要在全世界唱響,太累。而把西方的名牌收歸己有,是一條捷徑。也許,許多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生產的產品,也搖身一變成了施耐德,格隆迪希。不過,如果濫用名牌,早晚也會把名牌給砸了。二是,由於有歐盟保護大傘的存在,打入歐洲,太累。在這兒有生產基地,沒有了進關的限制,甚至許多在遠東生產的東西(從零件到整機)都有可能「混」入。三是,這些德國名牌企業有自己本身的全世界銷售渠道。若充分利用之,大有利可圖。四是,德國這些名牌企業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包括設計能力。五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叫了很多年,真正成為跨國公司的,尤其是跨到歐洲的,實在是數不出來。要成為世界型的跨國大公司,這一步實是有膽有略。

無論如何,如果中國大陸和台灣企業邁出這一步,對中國經濟來說,在歐洲,在全世界也許都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突破。山回路轉,西方向中國投資的單行道逐漸成為雙向高速公路,看來是早晚的事。看來,在新的世紀,中國企業步子也不一樣了。細品之中,有點驚心動魄的味道。

(綜合評述:德國之聲線上部科圖>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