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收購德國百年老廠: 技術是企業轉型的助力器
2007年11月12日中國烏江榨菜廠的生產線及安徽產煤基地的全套生產設備,都是近年來中國企業家們成功收購德國企業的先例。但上海上工集團的收購卻有所不同,他們擺脫了企業收購後關廠、裁員將生產線運回中國這樣的收購概念。
上海上工的執行董事鄭瑩表示,收購本身不是要簡單的把產品技術和生產設備轉移過去,「我們的目的是能夠充分利用DA研究開發的能力,能夠擴大它們的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鄭瑩所說的DA公司,是擁有150年歷史的德國縫紉設備行業的領軍人物杜克普‧阿德勒公司。兩年前,上海上工收購了位於比勒費爾德市的德國縫紉機廠杜克普‧阿德勒。對這家1867年的德國老牌縫紉機廠和上工集團來說,2005年是轉折的一年。鄭瑩說:「上海是一個商務成本較高的地方,2003、04年的時候,上工開始考慮如何從當時的只生產低端產品轉型。如果上工尋找到高端企業進行合作,就能夠減少研發新產品的成本。」
DA公司以前87.3%的客戶在國外。隨著全球紡織行業從歐洲向亞洲轉移,DA的市場份額連年萎縮,再加上亞洲市場的廉價勞動力的增加和仿冒產品的出現,DA不再盈利了。
鄭瑩說,「DA失去了一個機會,但是為什麼公司能一直生存到現在呢?其實他是憑著技術和他的品牌優勢,才能在整個行業裡佔據著高端市場,所以說企業本身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70年代末,歐洲紡織行業開始往葡萄牙、及東歐國家波蘭和亞洲轉移。雖然DA在歐洲有很好的銷售網路和品牌影響力,但德國的勞動成本過高,現有產品無法適應亞洲市場需求。要實現DA自身的持續發展,上工的管理、企業方向都必須改革,例如,大幅降低開發費用,改善營業收支狀況等。
「當時收購主要是考慮, 要想讓DA在德國成為上工集團的管理和研發中心。但我們要採取各種措施讓採購實現全球化,製造本土化。改進低端產品去適應客戶需求,適應中國市場, 打開亞洲市場。」鄭瑩解釋道。
她認為,所有的紡織行業從歐洲轉向亞洲的時候,他們沒有對這一情況及時作出反饋。昂貴的勞動成本讓他們根本無法和亞洲其他競爭者去競爭。他們技術雖好,但考慮更多的是機械自動化。
目前,收購後的DA公司在比勒費爾德市擁有580名員工。上工改良後的新產品在貼有杜克普‧阿德勒商標後,跳出了以中國民營企業佔絕對優勢的低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