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第14屆全國人大第二次全體會議週二(3月5日)在北京召開,將審議、修訂《國務院組織法》。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向DW表示:「過去40多年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的修訂《國務院組織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情。」
《國務院組織法》於1982年制定,當時中國歷經文革與改革開放,中國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憲法,《國務院組織法》便依新法有關規定製定並實施,至今從未修訂。
延伸閱讀:人大報告刪「和平統一」 對台強硬或過度解讀?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鴻忠在大會開幕首日說明修訂草案時表示,「修改國務院組織法是新時代國務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此次修訂草案共20條,主要包含:增加國務院性質地位的規定、明確國務院工作的指導思想、完善國務院職權的表述以及組成人員相關規定等等,將在為期7天的會期後,於閉幕日再行表決。
李鴻忠表示,此次修訂草案「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等重要內容載入國務院組織法。」
專家:「黨大國小」事實法理化
中國國務院總理過往名義上是僅次於黨和國家最高領袖的第二號人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以來,不斷強化集權,國務院的決策權屢遭削弱,總理角色也不斷被矮化。
台灣學者王信賢指出,過往無論是江澤民時期由李鵬、朱鎔基擔任總理,或者胡錦濤時期由溫家寶擔任總理,國務院都還有一定的決策權,但從習近平時代李克強出任總理開始漸漸改組,國務院的決策權慢慢流失。如今由李強完全主導的國務院,「黨跟國務院中間的關係更加明確」。
從周恩來到李克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紀年上,國務院總理大多承擔了政策執行者的角色,而自上世紀80年度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以來,總理更是主管經濟和民生的「大管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作為習近平的「搭檔」,李克強一直被認為是這一權力格局下的「弱勢總理」。習近平主政以來,國務院和政府機構的權力不斷被削弱,總理地位被邊緣化。「李克強經濟學」等帶有其個人烙印的經濟政策,也大多無疾而終。有分析認為,李克強早已被排斥於重大決策之外,如中美貿易談判、清零防疫政策等。即便在歷來總理負責的經濟領域也不例外。習、李二人政見不合,則是公開的秘密。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如期獲得連任,李克強則在2023年3月的人大會議上卸任,由習近平的親信李強接替。同年10月底,李克強突然去世,享年68歲。
圖片來源: Yan Yan/Xinhua/picture alliance溫家寶總理任期內中國GDP高速增長,並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加劇。2008年,溫家寶政府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出台了四兆投資計劃,其後果備受爭議,包括助長房地產泡沫和腐敗。溫家寶本人的家族財富也成為海外媒體揭秘的對象。他一直試圖營造自己開明和親民的形象,也因作秀之嫌而被一些人戲稱為「影帝」(作家余傑著有《中國影帝溫家寶》一書)。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張鳴認為,溫家寶任總理後沒有抓住相對有利的國際大環境對中國大刀闊斧改革,他在任十年是中國「失去的十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朱鎔基是在中國民間口碑較高的一位總理,在西方也頗受歡迎。他被認為是坦率敢言、高效靈活、對經濟發展有見地的實干家。在他任期內,中國在2001年加入了世貿組織,政府進行了稅收改革、國有企業和金融體制改革,中國經濟得以以持續穩定發展。但他領導的改革也打破了許多人的「鐵飯碗」,讓數以千百萬計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或失業,帶來諸多長期的社會問題。
圖片來源: Imago李鵬在「六四」事件中支持鄧小平鎮壓學生的決定,並作為總理簽署了戒嚴令,因此被認為是天安門流血屠城的責任人之一。此前,身為革命烈士後代、周恩來養子的李鵬就被視為政府中的保守派代表人物。李鵬在總理任期內政績乏善可陳,較為突出的是力推備受爭議的三峽工程上馬。李鵬早年留學蘇聯,曾主修水電,後來又在水利部門任職。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趙紫陽在總理任期內推動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被視為中共改革派代表之一。1987年趙紫陽接替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年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由李鵬任代總理。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期間,趙紫陽主張對話,反對武力鎮壓。當自己在中共高層失勢後,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探望絕食抗議的學生(圖)。這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被定性為「嚴重錯誤」,趙被撤銷黨內一切領導職務並遭受軟禁,直到2005年1月逝世。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76年毛澤東逝世,他欽定的「接班人」華國鋒出任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和國務院總理,成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但他被視為一個過渡性的人物。與鄧小平理念相左的華國鋒先後辭去黨、政、軍的最高職務,退出中國的最高權力核心。有評價認為,他的主要功績是結束文化大革命、結束階級鬥爭,為日後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但他也因循毛澤東的一些定式,尤其是所謂「兩個凡是」,受到詬病。圖為1878年華國鋒與到訪的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Sven Simon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即擔任政務院(1954年改國務院)總理。在官方的宣傳和多數中國民眾心目中,周恩來是「鞠躬盡瘁」、清廉無私的道德楷模。但批評者認為,作為黨和政府領導人之一,他未能阻止毛澤東發動文革等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政治運動。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遺體運往八寶山火化之日,北京有百萬民眾沿街為其送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 王信賢解釋:「總書記最大,跟6個其他常委中間是上下關係,這個越來越明確。特別是在黨跟國務院之間的關係,國務院不再扮演決策,而是執行的機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則向DW表示,中共在習近平治下持續極權已經多時,其權力結構已經穩固,「總理和國務院早已經只是附屬於以習為中心的黨領導」。他認為此次修訂《國務院組織法》實質上不會產上很大改變,但體現了「黨大國小的事實法理化」。
「黨完全領政」
黨強政弱的趨勢也被認為體現於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與總理記者會傳統的消失。今年李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了「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王信賢指出,這個用詞過往較多出現於媒體,此次放入政府工作報告「更加確立習掌控了一切了」,而《國務院組織法》修訂將更加確立「黨完全領政」。
王信賢表示,國務院未來將不會再有出人意表的驚人之舉或驚人之語,「越來越屬於政策執行的單位」,黨則越來越明確「屬於政策制定的機構」。
延伸閱讀:人大召開之際看危機中的中國
隨著國務院角色的實質弱化、逾30年傳統的總理記者會取消,王信賢認為兩會未來看點大不如前,更值得關注的反而是兩會前的財經委會議或前一年年底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莊嘉穎則提醒,隨著習近平強化集權成為慣例,更多決策將需要他直接參與和作主。他稱:「一方面這樣的現象讓習更能夠主導中國的發展方向,但也會使整個制度更依賴他,或許會影響行政效率和決策效應。」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和國防預算,符合此前外界的預期。更多受到民眾討論關注的則是代表們就醫療、養老育兒等民生福利話題的提案。
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2024年GDP增長目標訂為「5%左右」。李強說,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 各地區各部門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展目標還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任務包括加強重點行業統籌佈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為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業提供更多資源。李強還再次強調了「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說法。為了吸引更多外資,報告還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中國新一年度的國防預算將增加7.2%,增幅向上一年看齊。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已經翻了一番。目前在中美關係矛盾迭起、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中國的軍備預算尤其引發關注。路透社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談到台海時沒有使用「和平統一」一詞。報導稱這並非第一次,但用詞的改變仍被視為對台立場可能有變化的跡象。
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在3月4日人大會議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後,會議發言人婁勤儉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關於李尚福是否會參加兩會的提問時說:「他不能參加,因為他已經不是代表。」李尚福去年3月出任國家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防長。去年8月底,他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兩個月後被免去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和防長職務。但官方至今沒有宣佈李尚福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的消息,也沒有公告他請辭人大代表。
圖片來源: via REUTERS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甘華田在兩會上建議,延長女性帶薪「育產假」至2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以提高家庭生育意願。該建議引起熱議,登上百度、微博熱搜。反對意見認為,這可能適得其反,讓女性重返職場乃至就業更加困難。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人大代表譚琳則建議依法遏制就業性別歧視,合理分擔生育成本。
圖片來源: Kim Kyung Hoon/Reuters四川雅安市一所中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庹慶明建議對6歲以下、75歲以上公民實行免費醫療的提案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贊成者認為,這將大大減輕人們的生育壓力和養老壓力。還有代表提議,應把全民免費醫療作為一項遠景目標來規劃。有關免費醫療的話題並非第一次在兩會上被提出。中國國家衛健委在2021年12月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有關提案的答覆稱,由於「財政支撐能力尚且有限,醫保籌資水準還不高,基金支撐能力還不足,一段時期內暫不具備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各項基礎」。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據法新社報導,與往年一樣,兩會前北京市中心大片區域就被封鎖,交通受到管制。街道和天橋上出現了大批的公安和志願者。警察在經過天安門廣場的長安街沿線的檢查站站崗,安保人員帶著嗅探犬在主要街道巡邏。遊客若要進入天安門廣場,必須提前一天預約,還要「過三關」、接受三次安檢。
圖片來源: Johannes Neudecker/dpa/picture alliance兩會期間也是當局言論審查和管控異見人士的高壓期。微博管理員周一呼籲用戶 "共同營造良好的言論氛圍"。前獨立記者高瑜上周在X平台發貼稱,「北京各區國保又齊出動,打電話的打電話,上門的上門」,阻止外地異見人士來京與同道者聚會。高瑜本人也被「上崗」。多名異見人士在社群網站上反映受到當地警方嚴控,有的被軟禁,有的被旅遊。
圖片來源: Studio Hamburg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