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傳奇醫生在納粹德國救助猶太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5月30日

中國國學大師季羨林的『留德十年』讓人感慨。與他同時期,還有不少中國精英在二戰的炮火中負笈求學。裘法祖,也是十年留德學醫,海歸回國成為中國的外科醫學之父。德國『世界報』採訪了這位如今91歲高齡的德國十字勳章獲得者,也發掘出一段他在德國的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

達豪猶太人集中營也是納粹歷史最黑暗的一頁圖片來源: AP

年輕的中國醫生裘法祖正在做手術。一名護士長跑進來,神色緊張地高呼:「地上躺著許多從集中營來的囚犯。」裘法祖當時還是巴特托爾茨備用醫院的一名大夫,對集中營的事情久有所聞,但都只是私下傳聞。他一聽,馬上讓護士和助理醫生帶上外科器械,奔出去。

那是1945年4月底。裘一眼望到街對面:「我被眼前的慘象驚呆了。他們再也走不動了。」

91歲的裘法祖如今定居在中國內陸大城市、長江畔的武漢。他還說著一口流利的德語,且標準不帶口音。他在德國待了十年,從1936年開始在慕尼黑求學,最後還當上主治醫生。

當時,那個1945年的四月,街對面躺著將近有40個人,羸弱待斃,身上的集中營條紋囚服髒陋不堪。裘回憶道:「他們還在囚禁中,持槍的德國士兵包圍著,吆喝他們起來。」

納粹士兵瞪大了眼,當他們看到救護隊裡出現了一個黃皮膚的中國醫生。裘大膽地迎上前去。「我鼓足所有勇氣,把那些大兵嚇唬住:他們全都感染上傷寒。讓我把病人帶走。」現在裘笑著引了一句中國俗語說:「初生牛犢不畏虎。當年我就像個小牛犢,天不怕地不怕的。另外,我也把自己當作一個德國的主治醫生。」

達豪集中營圖片來源: presse

1941年裘法祖結束了博士學業和實習後,被慕尼黑市聘用。他在施瓦本擔任漢斯.博倫納教授手下的一名主治醫生,每天給傷員做三到四個手術。裘很受歡迎,被病人們超乎尋常地推崇。他在巴特托爾茨甚至被叫做「中國神醫」。1943年,空襲越來越厲害,工作越來越艱巨。博倫納於是把他派到50公里外的巴特托爾茨備用醫院。

其時,納粹軍官們心裡也清楚大勢已去,便不再為難裘法祖把那些猶太囚犯接走。他們把囚犯們從達豪的集中營驅趕出來,送上殘酷的末路跋涉。6000多猶太囚犯在美國軍隊來臨之前被趕往南面,從達豪,經施塔恩貝格、沃爾夫拉茨豪森、科尼希斯多夫和巴特托爾茨。一路上屍橫遍野,最後,只有一半人熬過這條穿過上巴伐利亞的死亡之路。那些虛弱得再走不動的,往往在路邊被就地處決。許多當地居民頭一次看到集中營囚犯。有些居民同情他們,暗暗塞給他們牛奶和馬鈴薯。

裘法祖和幾名護士,以及女醫生於倍萊因、助理如厄夫幫助把囚犯們安置到地下室裡。「他們看起來很糟糕。我們只給他們找來幾條髒被子。我們找盡所有,給他們熬了一大鍋吃的。」裘回憶道。

這個時候,裘後來的夫人也參與了救助。她叫羅妮.科尼希,後來隨夫姓叫裘羅懿。到今天,他們相濡以沫了近60年。當年,羅懿中學畢業,來醫院當義工。1940年時,這個慕尼黑的小護士生認識了那個靦腆的中國年輕醫生裘。在納粹囂張的年代,一個浪漫的愛情在並不浪漫的氣氛中誕生了。

「根據當時納粹的法律,我們也不能結婚。」今天已82歲的羅懿說道。很幸運,羅懿的父母接納了這個中國人,並視裘為自己的孩子。他們在家裡悄悄地結了婚。直到戰爭結束後,兩個年輕人才光明正大地在巴特托爾茨的小教堂舉行了正式的婚禮。

裘說,第三帝國儘管與日本結成同盟,但卻一直和中國保留積極的關係。他就是獲得洪堡基金會支持留學德國的,每月領得150個帝國馬克。他師從名門,又因自己的聰明和勤奮很快得到賞識和提拔。但是仍然還有一點對他也不例外:「中國醫生不得給德國女子做體檢。」

倖存者:往事不堪回首圖片來源: AP

「我是在二戰中錘煉出來的,」裘說,「是鄉愁讓我最終舉家遷回中國。」羅懿跟著丈夫於1946年回到中國上海,後來又帶著三個孩子溯江而上,最後定居在武漢。那裡,裘法祖建立了武漢大學的同濟醫學院,奠定了中國外科醫學的第一塊基石。裘法祖擔任其院長,接受了來自德國的資助。自1985年以來,已經有數百名德國醫學院學生來到武漢交流或實習。後來,裘法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被譽為「中國外科之父」。而他在1982年時又獲得海德堡大學授予的第二個名譽醫學博士頭銜。

他的「終生小護士」50多年來也再沒離開過他,不管是在飢荒的60年代,還是驚濤駭浪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羅懿曾經默默地陪同裘法祖受罰,放下手術刀去掃廁所。「文化大革命,」裘淡淡地說,「那是唯一的一段時期,中國的廁所被真正地徹底地清潔過一遍。」而後一笑釋然。

像每一個賢慧的中國婦女,羅懿為裘織了厚厚的毛衣。在裘法祖徹夜不停地寫檢查和自我批判時,為他點爐子取暖。當裘法祖被送到偏遠的農村醫療隊長年在外奔波,她自己養起了雞,播種包菜,給孩子們補充營養。每當紅衛兵一次又一次抄家,把儉朴的家掀了個底朝天。而羅懿一次又一次地,以德國人的堅韌和嚴謹,又把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

1958年,羅懿加入了中國國籍。她成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德國裔的中國人!當時的總理周恩來為她簽發了入籍批准。「對我的夫人,我內心的感激…一言難盡…」裘嘆道。老夫婦倆剛剛慶祝了他們的鑽石婚。60年的歷程,風雨與共,相濡以沫。

裘法祖是中國外科醫學基本教材的重要執筆人之一,於1971年建立了中國移植醫學。在他的儉朴的小居室,收藏著眾多的勳章、獎章。其中,還有一枚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十字勳章。1985年德國總統馮.魏茨澤克表彰裘法祖為德中醫學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並且,也為這個傑出的外科醫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那麼多炮火下的德國人。

不過,也是這位中國醫生,將許多猶太囚犯救離了死亡之旅,而這個故事在過去卻鮮為人知。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