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入口物」越來越遭世界關注和抵制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7月13日

約半年時間來,中國藥物、牙膏、水產品等分別出問題,被多國「拒簽」,涉及的還有動物藥品、動物飼料等。這麼多東西,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進入口內的,無論是人之口還是動物之口,因此暫名之為「入口物」。中國「入口物」的世界局勢目前相當不妙,中國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實,此事又豈止涉及中國境外的世界,對中國國內來說也是一個大問題。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安全是特別重要的圖片來源: AP

中國入口物處處出問題

事情彷彿是從去年巴拿馬事件開始的:一種咳嗽藥導致83人死亡。據查,這是由於其中用了產自中國的有毒助劑。

幾個月來,這類風波似乎就沒有中斷過。在牙膏那裡達到了新的高峰。中國產的牙膏有許多含有過量的「溶劑」,即二甘醇。

6月,美國當局在4個州發現了近100萬支含二甘醇的牙膏,盜用了名牌Colgate-Palmolive。上面印的產地是南非。然而該公司在南非並沒有工廠。據有關當局查明,這些牙膏的真正產地是中國。7月10日,西班牙當局沒收了市場上一批含二甘醇的牙膏;義大利當局日前也採取了市場沒收措施;英國當局也發現了以「Sensodyne」品名偽造的牙膏,這些牙膏主要在跳蚤市場上銷售。當局懷疑這些牙膏的出處同樣是中國。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日前報導說:「從有毒牙膏到含鉛油漆到污染的寵物食品,中國變成了加拿大最大的有毒源頭。」

又豈止是牙膏。水產品、動物飼料、動物藥品等許多都進入了一些國家的黑名單。一夜之間,中國「入口物」成了普遍遭受質疑之物了。

各國紛紛採取措施

美國、日本和許多國家採取了禁止中國牙膏進口的措施。馬來西亞衞生部6月底禁止了14種含二甘醇的中國牙膏進口。

美國最近禁止了包括養殖蝦等5類中國產品進入。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新報告,去年7月至今年6月,該管理局拒絕了中國1368件食品貨櫃入境,據所有被禁入境食品涉及國家的第3位,其中有從中國進口的海鮮類391次。如果連同該管理局查驗的所有產品,包括藥品、化妝品、動物藥品、電子儀器等,中國被拒貨櫃共2723件,居於首位。據美國統計,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9億的海鮮,8億美元的果蔬和果汁。

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周四稱:「我們已經告訴中國人現在就要行動,這是必須非常嚴肅對待的事情。」他指的是對美出口商品的安全性問題。美國參議員德賓提出的議院要求對所有外國食品徵收每項最多20美元的費用,用於讓食品藥品管理局擴大檢查範圍。

前幾天有報導說,美國打算推出一種寫著「非中國製造」的標籤,放在商場裡的商品上。如果真這樣做了,問題自然就更鬧大了。

溫哥華太陽報稱,自2005年來有超過400種中國產品被召回,包括150種玩具,73種家庭用品,53種嬰兒用品。1281宗消費品召回中61%的來源國可認定是中國。

德國最近倒是罕有聽說這方面的動靜。但德國常年對中國食品等是抽查的,如醬油、茶葉(含農藥)等被查沒禁入的事件經常發生,只是沒有那麼集中。

中國採取應對措施

從世界各地湧來的對中國入口物不放心的潮流勢必給中國有關部門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應對不當自然會大大影響中國的出口,而且不光是食品、藥物等的出口。於是,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被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最大的措施是中國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前局長鄭筱萸因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被判處並很快就執行了死刑。按理說,中國現在也不怎麼判受賄罪犯者死刑了。然而,許多因素湊在了一起了,中國出口的「入口物」出了這麼多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中國國內,這類的問題對民眾的健康的影響更大更直接。這個案子正趕在這個關頭了。

就牙膏問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三條,一是禁止含二甘醇的牙膏出口和進口;二是牙膏生產企業不得使用二甘醇作為原料;三是說,長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於15.6%的牙膏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第三條的意義大概是,大量已經在市場上的牙膏不要浪費了。

就食品品質問題,中國質檢總局又發布了三條「意見」:一是達不到基本品質安全衞生條件的企業不得生產;二是小作坊生產加工的食品銷售範圍不得超出縣級行政區域;三是小作坊必須公開作出一系列承諾。

質檢總局副局長林偉還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經檢查,中國99%上的出口食品品質是合格的。該局有關負責人還介紹說,近年來經整治已有19424家小作坊停產或轉產,8814家小作坊被強制停產。

同時,中國對奧運期間的食品安全問題顯然也下了功夫去研究了,發布了一系列的有關規定和措施。

中國入口物安全問題引起什麼相關問題

中國「入口物」安全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重視。這個現象中可以看到什麼,應該注意什麼呢?在此試列出幾點。

「入口物」中國採取一系列措施,似乎主要是應對國際上強大的壓力。其實,中國國內的壓力也從來沒有斷過。國家大了,問題自然少不了。當年福建假藥案人們還記憶猶新,現在又出了一個鄭筱萸案。各地食品安全出問題經常發生。「入口物」和其它與民眾健康有關的產品,包括化妝品,包括日常電子產品等,這方面的檢查和監督應該是「警鐘長鳴」,永不松懈的。此其一。

在英國,有關部門查獲的牙膏主要是在跳蚤市場上銷售的,而且是仿冒一個名牌的產品。在美國,同樣是仿冒產品。「入口安全」跟仿冒結合起來了,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特點。在這方面,中國和世界各國完全可以合作,把打擊食品不安全跟打擊仿冒結合起來。在中國,光靠質檢總局恐怕還是不夠的。這些仿冒的不安全的「入口物」是怎麼出口的呢?這恐怕也是一個需要調查解決的問題。此其二。

其實,中國並不是處處都處在「黑單子」上頭一個位置的,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至今一年裡拒絕入境的食品貨櫃名單裡,印度和墨西哥還排在中國前面,稍後一些位置上甚至還有歐洲的丹麥和義大利。然而,所謂槍打出頭鳥。中國現在風頭太旺,包括經濟增長、出口增長、出口順差和外匯儲備的急性擴張,所有這些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於是人們要說這些問題可能就會說到中國,甚至在數字上也會不準確。比如,7月12日南德意志報題為「義大利和丹麥也在有罪國家首列」的文章裡說:「北京政府說,中國約20%的的食品被污染,有毒或者品質低。」這個20%準確嗎?中國政府這樣說過嗎(至少記者還沒有讀到)?而中國質檢局說出口食品99%合格。豈不是有點矛盾?這一個階段,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出路和「入口物」的安全這兩個問題成了直接涉及西方利益、引起最大關注的兩大問題。有許多問題看似沒有關係,但在言必稱中國的情況下,卻都有些關係。這給中國出了個很大的技巧性難題,涉及範圍很廣,包括外交、宣傳、政策措施等許多方面。此其三。

中國質檢總局關於小作坊的規定在中國媒體上引起了非議。是不是需要這樣一刀切,小作坊就不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呢?恐怕確實也是個值得推敲的問題。此其四。(平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