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入夏 畢業生找工作進入悶熱狀態

德國之聲 當遠2005年7月15日

當代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非常艱難。在分配製度取消之後,一到暑假,眾多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開始尋找理想的工作。鑑於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專家認為,年輕知識分子找不到工作將成為中國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中、德有關專家和官員。

2002年10月12日,上海浦東在法蘭克福辦海歸招聘會圖片來源: DW

今年中國高校共有超過300萬應屆畢業生,比去年增加了兩成。中國的經濟雖然發展迅速,卻無法創造與畢業學生數量相當的就業崗位,造成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局面。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去年中國大學生初次就業率,也就是在畢業後半年內能夠找到工作的佔73%。教育部希望今年能夠達到同樣的水準。

換句話說,中國今年將有70-80萬名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情況已經十分嚴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姚玉群教授分析說:「情況嚴重不嚴重很難判斷。絕對的數量是比較大,因為中國大學招生的規模擴大了很多。」

自從十年前中國高等教育施行自費制度取消分配製度以來,各高校擴大了招生數量。現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據統計,中國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經濟增長率為9%左右,但是就業率的增長只有百分之一。中國的就業市場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此外,隨著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改制,又有很多勞動力被釋放到市場上。而中國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的勞動力數量已經達到了2400萬,這還不包括農村的一億5000萬農村剩餘人口。姚玉群教授說: 「比較大的問題是現在大學招生的規模很大,最近幾年增加了三、四倍。很多學生現在找不到工作就去讀研究生。很會有些人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就自己創業。」

余教授所謂的創業不是指開公司,而是自謀出路做些小買賣。中國媒體經常有報導說畢業大學生賣雞蛋或賣豬肉。有些地方的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只有去福利局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還有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紛紛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的道路,可是到頭來,被稱為海歸派的出國留學生學成回國後還是一樣待業,海龜變成了海帶。中國政府在用人制度市場化之後,為了避免應屆大學畢業生,特別是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在家待崗,採取了各種鼓勵措施。

上海市人事局副局長毛大立說: 「我們有些留學人員的創業園區。我們非常鼓勵留學回國人員,一是自己創業,一是去打工,找一份工作。各個園區有園區的優惠政策,在資金方面,稅收政策方面,甚至在註册公司的優惠條件方面。」

但是,創業需要起始資本。而留學生經過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往往將家裡所有積蓄都耗盡。而中國宏觀經濟旨在軟著陸,所以銀行借貸條件更加苛刻。很多專家認為,和閒置的農業人口相比,失業的知識分子將構成對中國社會的威脅。中國近現代史上幾乎所有大規模的社會動蕩都是由不滿的知識分子擔綱的。

德國路德維希港大學東亞學院的魯道夫博士表示: 「對中國的當權派來說,如果失業的知識分子與人民,例如農民階層,聯合起來,組織起來,甚至行動起來,將會出現一個危險的局面。當權派通過逮捕異議人士的律師或者學者,防止出現這一局面。」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