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近3000名人大代表周一(3月11日)在閉幕會議上表決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關於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央和地方預算、人大常委會和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檢察署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24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得到了確認。不過很多觀察者認為,鑑於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面臨的眾多挑戰,實現這一目標有相當的難度。李強在發言中也承認,達到5%的增長「並非易事」。
經濟挑戰如何應對?
法新社報導稱,儘管國務院高官承認中國面臨的諸多挑戰,「隱性風險」正在拖累經濟,但政府計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細節卻並不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上周六(3月9日)表示,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仍然待破,「部分勞動者就業面臨一些困難問題,穩就業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中國政府今年的目標是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面對房地產市場危機重重的現狀,住房及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穩定房地產市場「任務依然艱巨」。他同時強調堅持「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稱對於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
儘管官方承諾提供新的支持,但分析家們說,他們還沒有看到促進疲軟的經濟反彈所需的大額救助。專注中國市場的策緯咨詢研究公司(Trivium China) 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說:「振興經濟需要增加家庭財富和收入,而中國領導人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
國防預算、安全立法
會議表決通過的政府預算草案中,國防預算增長7.2%的計劃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這一增幅與上一年度國防預算增幅相同。今年國防開支將增加到1.67兆元人民幣。
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在介紹接下來一年全國人大的工作議程時表示,2024年,中國將推出一系列安全法律,以「堅決捍衛」其主權。人大將審議國防教育法和網路安全法。此外,全國人大預計還將對涉及金融穩定、民營經濟等一系列領域的法律進行制定和修訂。
有分析認為,中國人大下一年度立法計劃更加關注國家安全,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日益注重防範內部和外部威脅,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的關注重點相一致。
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將立法「捍衛主權」圖片來源: Pedro Pardo/AFP/Getty Images 國務院何去何從
人大會議閉幕時還通過了新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修改條文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在草案第三條新增國務院「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等內容。
這是該法律1982年頒布以來的首次修訂。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指出,此次修法是基於中共「二十大」強調的「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的中國政策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對美聯社表示,儘管要聽黨的指令,但總理領導下的國務院以往在制定經濟政策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他認為,習近平在鞏固其個人對黨的控制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成為所有政策領域的關鍵決策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及助理院長吳木鑾指出,修訂《國務院組織法》使以前做出的改動固定為制度,使其難以逆轉。這表面習近平決心建立一個由黨領導政策的制度,削弱國務院和立法機構的作用。台灣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王信賢對美國之音表示,修法「更明確的區分,黨是負責決策、政府是負責執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和國防預算,符合此前外界的預期。更多受到民眾討論關注的則是代表們就醫療、養老育兒等民生福利話題的提案。
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2024年GDP增長目標訂為「5%左右」。李強說,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 各地區各部門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展目標還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任務包括加強重點行業統籌佈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為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業提供更多資源。李強還再次強調了「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說法。為了吸引更多外資,報告還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中國新一年度的國防預算將增加7.2%,增幅向上一年看齊。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已經翻了一番。目前在中美關係矛盾迭起、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中國的軍備預算尤其引發關注。路透社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談到台海時沒有使用「和平統一」一詞。報導稱這並非第一次,但用詞的改變仍被視為對台立場可能有變化的跡象。
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在3月4日人大會議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後,會議發言人婁勤儉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關於李尚福是否會參加兩會的提問時說:「他不能參加,因為他已經不是代表。」李尚福去年3月出任國家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防長。去年8月底,他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兩個月後被免去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和防長職務。但官方至今沒有宣佈李尚福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的消息,也沒有公告他請辭人大代表。
圖片來源: via REUTERS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甘華田在兩會上建議,延長女性帶薪「育產假」至2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以提高家庭生育意願。該建議引起熱議,登上百度、微博熱搜。反對意見認為,這可能適得其反,讓女性重返職場乃至就業更加困難。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人大代表譚琳則建議依法遏制就業性別歧視,合理分擔生育成本。
圖片來源: Kim Kyung Hoon/Reuters四川雅安市一所中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庹慶明建議對6歲以下、75歲以上公民實行免費醫療的提案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贊成者認為,這將大大減輕人們的生育壓力和養老壓力。還有代表提議,應把全民免費醫療作為一項遠景目標來規劃。有關免費醫療的話題並非第一次在兩會上被提出。中國國家衛健委在2021年12月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有關提案的答覆稱,由於「財政支撐能力尚且有限,醫保籌資水準還不高,基金支撐能力還不足,一段時期內暫不具備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各項基礎」。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據法新社報導,與往年一樣,兩會前北京市中心大片區域就被封鎖,交通受到管制。街道和天橋上出現了大批的公安和志願者。警察在經過天安門廣場的長安街沿線的檢查站站崗,安保人員帶著嗅探犬在主要街道巡邏。遊客若要進入天安門廣場,必須提前一天預約,還要「過三關」、接受三次安檢。
圖片來源: Johannes Neudecker/dpa/picture alliance兩會期間也是當局言論審查和管控異見人士的高壓期。微博管理員周一呼籲用戶 "共同營造良好的言論氛圍"。前獨立記者高瑜上周在X平台發貼稱,「北京各區國保又齊出動,打電話的打電話,上門的上門」,阻止外地異見人士來京與同道者聚會。高瑜本人也被「上崗」。多名異見人士在社群網站上反映受到當地警方嚴控,有的被軟禁,有的被旅遊。
圖片來源: Studio Hamburg 國務院地位的變化也體現在今年兩會另一個程序改變上:兩會結束後的總理記者會被取消。這一一年一度的記者會是中共領導人跟媒體面對面的少有機會,被視為外界觀察中國政情的一個窗口。今年不僅打破了這一實行了三十多年的慣例,而且人大發言人宣佈,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法新社、德新社、美聯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