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出版業逐漸開放 控制仍嚴

2009年10月16日

目前,中國正作為主賓國在世界上最大的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上展示中國文學。不僅中國的作家和作品成為書展的焦點,中國的出版業也備受關注。中國的圖書市場近年來吸引了國際投資者的目光。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1987-2007這20年裡,中國共印刷了5000萬冊《聖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中國的圖書市場上目前有78萬種書在銷售,趨勢還在增加。每年出版的新書在不斷增加。

大約有570家出版社分瓜分了巨大的中國出版市場。這些出版社都受到國家控制。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家對出版業的控制也開始逐漸被動搖。

中國的所謂"文化代理機構"實際上起到了私人出版社的作用。科隆大學東亞學院教授托馬斯.齊默爾(Thomas Zimmer)因為翻譯漢語文學而與中國出版社常打交道,他是這樣介紹中國出版業的變化的:"中國逐漸開始允許出版業私有化的努力,允許出版社更加開放。但是應該小心使用'私有化'這個概念,因為這是一個敏感的行業,估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國家的控制仍然會很嚴格。"

中國的准私人出版社只有與國營出版社合作,才能夠經營。否則,這些所謂的文化代理機構或者很快就被關閉,或者拿不到政府機構批准的出版號。

在中國幾乎不可能繞過國家控制和檢查。中國的出版業處於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的控制之下,它直接歸國務院領導。齊默爾教授說,批評性文學必須另尋出版途徑,"我常常碰到中國的文學作品在中國官方出版社不得出版的情況。這些作品帶批評性的調子,與官方立場不和諧。它們常常拿到大陸以外的華語市場上去出版,主要是香港和台灣。然後再通過私下渠道流傳回大陸。"

這些書在中國的正規書店裡是買不到的,而是在街頭書攤上或者小書店裡銷售。這也意味著批評體制的書籍在中國缺乏正常的銷售網路。

由於中國出版協會正在爭取成為國際出版協會的會員,人們希望能夠看到中國會放寬甚至最後取消國家的檢查制度。齊默爾教授認為這將會是中國開放的重要一步,"我對中國國際化的努力表示歡迎。只有這樣才能將開放的過程繼續下去。我希望隨著整個中國出版業越來越國際化,也能有越來越多的自由。"

外國投資者湧進中國出版市場,這也可能會加速開放進程。但是,國外投資者的可能性畢竟還是很有限的。在書展開始前,中國就顯示出不願意參與公開的對話。中國不希望受到批評,不想在世界面前難堪。齊默爾教授認為,中國在法蘭克福書展上的表現不是中國圖書世界的真正反映,"中國迄今在書展上的表現都在刻意迎合'和諧'這一觀念。因此它不具有多面性。中國的文學作品比書展上展出的其實更豐富。"

作者:Chi Viet Giang/瀟陽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