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努力打造國有品牌
2012年3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人民大會堂的嶄新液晶顯示屏由中國家電巨頭TCL提供。這兩塊屏幕是世界最大的高清3D液晶顯示屏,尺寸達到110英吋,比此前使用的108英吋日本松下產品稍微大了一點。
TCL集團主席李東生在上周五舉行的儀式上高調宣佈,"我們已經打破了日本和韓國在大型平板電視方面的壟斷地位"。在他發出這一宣言時,中國商務部、科技部和工業訊息化部官員以及TCL總部所在地深圳的官員在台下頻頻點頭鼓掌。
北京政府鼓勵本國企業向價值鏈上方發展,創立高端品牌,這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民族榮譽感,另一方面,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努力試圖擺脫"低質廉價商品生產者"的形象。
不過要想樹立得到廣泛認可的品牌並非易事。除了電腦廠商聯想和家電品牌海爾等個別特例之外,中國很少有外國消費者熟知的品牌。甚至在國內,中國廠家也往往會感覺受到國外高端品牌的衝擊。
位於上海的中國市場研究集團高級分析師羅伊(James Roy)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尤其是在汽車領域。(中國國內品牌汽車)在上海或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很少見",很多人認為買日本或者韓國車也比買中國牌子更有面子。
北京決心插手干預
中國工信部本月發布了一條新規定,要求官員購買國有品牌的汽車作為公務車,而迄今為止,中國公務員普遍偏愛奧迪等德國豪華車。
此外,中國政府還對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提供支持。但這也招致批評,認為北京通過政府採購和設立帶有傾向性的標準等方式偏袒本國企業,壓制來自國外的業界成熟品牌。
中國科技部一名負責高新技術研發和商業化應用的官員對路透社表示,如果中國企業希望走向全球,就不能只在得到保護的國內市場進行競爭,這樣將永遠無法贏得國際市場。
中國品牌打造市場
對於北京的決策者而言,一個品牌如果能夠出現在海外市場,那就是成功的標誌。
世界最大電器生產商海爾集團的總裁張銳敏幾年前在人大會議上曾經提出,創立國際品牌的中國企業的年收入中的五分之一,年盈利的三分之一應該來自海外市場。
海爾使用自有品牌在美國銷售洗衣機和冰箱之類的家電產品,但在歐洲市場,他們有時也會使用歐洲商標進行銷售。目前,能做到這一點的中國企業依然為數不多。
TCL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裡以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但是在西方國家,他們的產品往往被打上阿爾卡特,湯姆森和RCA等國外商標。
TCL總裁李東生對路透社表示,完全使用自有品牌進行銷售的障礙並非技術,而是市場營銷。因為要推廣自己商標的品牌效應往往需要很多時間。如果在當地市場已經有一個成熟的合作夥伴,那麼利用他們的現有品牌就是一條捷徑。對於TCL而言,最重要的是將更多的銷售額轉化為更大的利潤。
對於許多企業而言,國內市場才是賺大錢的地方。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分析師羅伊指出,與韓國和台灣不同,中國大陸的國內市場規模足夠大,因此廠家並不需要費心到國際市場上開發品牌。
"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中國品牌並不多,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中國企業不知道如何打造品牌。品牌產品的主要機遇是在中國國內。"
中國的汽車產業依然是品牌大戰的主要戰場。政府去年暗示國外汽車廠商,如果他們不與中國夥伴一起發展中國國有汽車品牌的話,擴大合資公司生產線的申請就很有可能遭到拒絕。
通用汽車此後發布了"寶駿"品牌,儘管他們並不承認這是在中國政府壓力下作出的決策。
中國的決策者們認為,這一做法是對過往失誤的糾正。儘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卻未能確立起自己的國產標誌性品牌。而在這一方面,一些市場小得多的國家卻做得不錯,比如韓國、馬來西亞、捷克,甚至波蘭。
當中國讓外國汽車製造商與本國最大的國營汽車公司"聯姻"時,並沒有想到這些合資企業能夠如此快的取得成功,但與此同時,各大國企卻失去了開發自主品牌的動力。
來源:路透社 編譯:石濤
責編:邱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