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只有「紙上工會」

2006年4月15日

維爾迪服務業工會是德國最大的行業工會,該工會的機關報「維爾迪月報」四月版圖文並茂地報導了中國民工的無權處境和官辦工會麻木不仁的現狀:

萬丈高樓平地起圖片來源: AP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是一種幾乎不加掩飾的瘋狂資本主義。在中國南方,特別在廣東省聲名狼藉的珠江三角洲,工人在災難性的勞動條件下工作,最糟糕的是純中國私營企業,記者不得進入這些工廠。

中華全國總工會對這些企業幾乎完全沒有影響力。法律規定,擁有25名以上職工的企業應由職工選舉產生工會委員會,但大多數情況下根本不存在。地方監督部門為了使當地具有生產點的吸引力,也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麼容忍所謂的『紙上工會』存在,不少這種工會的主席就是經理本人,法定的勞動條件得不到保障。

國家企業也好不了多少。能在合資企業中獲得一個人所羨慕的工作崗位就已經很幸運了。一位不願意提及姓名的外交官說,對這種企業要區別看待,『簡單的標準是,投資商的亞洲血統越多,條件就越惡劣』。在歐洲人的分廠中,出自維護聲譽的原因,勞動條件下和工會情況與歐洲本國國內沒有什麼差別。

這樣的變化並沒有改變全國總工會的工作方式,即使發生快速轉變,中國法律提供的鬥爭手段也十分有限。1982年,憲法中刪除了罷工權,當時的解釋是,『企業屬於工人、中國的政治制度消除了無產階級與企業主之間的問題,所以沒有罷工的必要。』但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罷工,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出現自發和地區性罷工的灰色地帶。」

早些時候的星期五周刊以「為世界市場做工的奴隸」為標題報導了拉丁美洲和中國工人在外企的勞動狀況,文章寫道:

「在中國可以找到最守紀律的勞動力,所以佳能、耐吉、阿迪達斯、沃爾瑪和阿瑪尼都把生產遷往廣東,中國25%的出口紡織品生產現在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其它行業正在快速跟上。

中國的紡織工人是來自內地農村的移民,他們象住軍營一樣住在廠區內,住宿費從薪水中扣除,每周工作可長達69小時,中國的法定工作時間為44小時,許多女工才35歲就被視為太老而遭到解僱。雖然中國人的勞動紀律無可比擬,但他們也會進行抗爭。來自中國的工會積極分子韓東方報導說,義大利沙發工廠德科羅降低工人20%的薪水,三名工人找五名經理討說法,經理們二話不說就把工人打翻在地。官方的全國總工會不干預這樣的事件。韓東方的勞動觀察在香港幫助中國工人打官司,多次打贏,但這一百次打贏的官司在中國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