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非洲輸送就業崗位?
2011年9月5日將中國的低附加值崗位轉移到非洲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本周一表示,中國和世界銀行已經開始對話,討論將簡單技能的生產崗位從中國轉移到非洲的前景。佐利克表示,相關討論才處於初期階段,但可能很有希望。
佐利克剛剛在北京就中國的經濟前景和今後20年的政策與中國政府官員舉行了會議。他說:"我們談到,中國的勞動力將停止增長以及勞動力將轉移到附加值高的生產鏈。"
佐利克表示,世界銀行估測中國有8500萬附加值低的生產崗位,而非洲只有800萬到1000萬這樣的工作崗位。目前,世界銀行已經在和中國商務部,中國副總理以及中共領導層討論如何吸引中國公司將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轉移到非洲,比如能否像中國20、30年前那樣建立工業區。佐利克同時補充說,興建這樣的工業區當然將考慮能源安全、消費群體、物流、對當地勞工的培訓以及政治穩定。他說,"如果我們能夠將8500萬附加值低的工作崗位中的5百萬轉移到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那麼將為非洲增加50%這樣的就業崗位。"佐利克說,奈及利亞等幾個國家正在考慮如何吸引中國生產商。
一些中國的出口型生產基地最近幾個月裡已經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而好幾個大企業都在內陸地區開了新廠,因為那裡的勞動力更便宜。
中國經濟必須轉換發展模式
佐利克還同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和其他高層領導就中國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進行了討論並參觀了東北的一家北大荒米業公司。佐利克表示,世界銀行支持中國推動內需,減少對出口和投資依賴的長期計劃。今年7月,世界銀行將中國劃為上中等收入國家。在結束對華5天訪問之際,他說,在當前增長放緩、信心不足的經濟氣候下,中國調整發展模式更為重要。他說,今後幾個月對主要發達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敏感時期。主要發達國家將會經歷一個恢復增長的艱難時期,今後10年裡,很難有信心認為中國經濟還能繼續以出口和投資為導向,因此,中國應該重新平衡經濟, 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和消費。
佐利克說,短期內,抑制通膨仍是中國最大的挑戰,但中國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今年7月,中國的通膨達到6.5%,為三年來的最高點。從去年10月以來,政府已經5次調高利率並多次加強了銀行貸款條件。此外,中國最近幾周還允許人民幣更快升值,以對應通膨。
佐利克說,現在到了所有國家審視自己增長模式的時候。上周五,美國就業報告顯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正面臨下一個經濟衰退。佐利克還警告說,如果歐洲國家不能向投資者保證貸款的安全性,歐洲的銀行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上周,標準普爾宣佈,歐洲今年第二季度增長繼續放緩,增加了人們對歐洲將出現第二次探底的擔心。
編譯:樂然(據美聯社,路透社)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