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和美國能攜手結束烏克蘭戰爭嗎?

2023年3月29日

如果中國願意,它可以給俄羅斯施加巨大的壓力。與此同時,對戰爭的疲倦情緒正在美國蔓延。這兩個強有力的對手可以一起為和平而做出努力。

全球對手:中國和美國。習近平和拜登2022年11月在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上
全球對手:中國和美國。習近平和拜登2022年11月在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上圖片來源: 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上唯一對普丁有真正影響力的人可能就是他自稱好友的習近平。習近平並沒有因為普丁被聯合國刑事法院發出通緝令而放棄對莫斯科的訪問。

北京對莫斯科的影響源於外交決策和經濟依賴: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至今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而當西方對俄羅斯實施越來越嚴厲的制裁時,中國卻反其道而行之,擴大與莫斯科的貿易。

共同目標:打破西方的主導地位

"實際上,俄羅斯殘酷的侵略戰爭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國際政治季刊》(Internationale Politik Quarterly)執行編輯霍夫(Henning Hoff)告訴德國之聲。"這場戰爭正在擾亂中國在三年'清零政策'之後的經濟復甦。而且鑑於戰爭的進程,北京有可能站在了失敗者的一邊"。但中國正試圖"從戰爭及其後果中獲得經濟利益",例如從俄羅斯購買更便宜的石油和天然氣。反之,在與西方的貿易關係變得更加困難的時候,中國可以增加對俄羅斯的出口。美國推測,這也包括可用於軍事目的的民用技術設備。

這導致俄羅斯正變得更加依賴中國。因此,北京對莫斯科的影響力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如果習近平願意,他可以說服普丁通過談判結束戰爭。到目前為止,習近平只在一點上向俄羅斯總統表明了紅線:使用核武器對中國來說是不可以的。

但是,中國有一個比戰爭更重要的利益:中國需要俄羅斯作為夥伴來構建一個沒有西方統治的世界秩序。因此,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俄羅斯絕不能輸掉這場戰爭。如果普丁體系失敗,對習近平來說也是不利的,因為這將是他也奉行的專制統治模式的挫敗。

北京的紅線:俄羅斯具有遠程核打擊能力的薩爾馬特導彈圖片來源: Russian Defence Ministry/REUTERS

俄羅斯的依賴性符合中國的利益

對外,中國正試圖在烏克蘭戰爭中充當和平調解人。然而,中國政府代表在2月份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出的和平計劃在西方國家政府那裡失敗了。該計劃過於含糊,缺乏對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的要求,而這對基輔和西方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習近平對莫斯科的訪問伴隨著中國媒體的大量和平言論造勢。儘管習近平沒有在公開場合提及戰爭。普丁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也在配合:"俄羅斯對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烏克蘭危機持開放態度。"他在習近平到訪前不久為中國的《人民日報》寫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普丁堅持認為,隨著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裡米亞和去年吞併烏克蘭四個地區,基輔必須承認"新的地緣政治現實"。還算不錯,普丁如今不再說烏克蘭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由納粹統治,需要歸屬到俄羅斯。

在尋求和平的過程中,我們能從中國期待什麼?慕尼黑安全會議前負責人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認為,目前能期待的不多。幾天前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伊辛格說:"由於目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緊張氣氛,中國如今沒有什麼理由來減少與俄羅斯的接觸"。如果戰爭拖得更久,俄羅斯在軍事、經濟和政治上被進一步削弱,將變得更加依賴中國。"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根本不是一個壞的結果,"伊辛格說。

習近平21日在莫斯科與"親愛的朋友"普丁:俄羅斯是這種關係中的小兄弟圖片來源: SERGEI KARPUKHIN/AFP

德國的戰爭恐懼增大

因此,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尋求和平的壓力目前不是來自中國,也不是來自交戰各方本身。在他們的陣地戰和消耗戰中,雙方顯然仍然相信他們可以在軍事方面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壓力更多來自烏克蘭的西方支持國。這些國家的人民明顯感受到了戰爭的經濟影響,體現在能源短缺、通貨膨脹和緊張的公共預算,使各國用於其他方面的資金減少。

在德國,對戰爭的恐懼也在上升。在R+V保險公司幾天前公佈的一項調查中,63%的絕大多數人擔心德國沒有能力保衛自己,55%的受訪者擔心德國會被捲入戰爭,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13個百分點。

巴赫穆特激戰後被毀:交戰雙方都堅信會取得勝利圖片來源: Yevhen Titov/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拜登對烏克蘭的承諾在政治上是有風險的

與此同時,對於烏克蘭最重要的支持者美國來說,在和平前景渺茫的情況下,繼續如此慷慨地幫助這個歐洲國家的意願正在減弱。廣大民眾和國會中的共和黨人中都是如此。這使得拜登總統面臨長期的政治風險,而他最近還在基輔承諾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支持,"只要它需要"。

沃爾特(Stephen Walt)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寫道,拜登因此將自己的政治命運與戰爭的結果掛鉤。"以他所承諾的來衡量,任何不是全面勝利的情況都會顯得很失敗。" 而且,如果中國更加支持俄羅斯,拜登可能被迫對中國實施進一步的制裁,這反過來又會危及美國的經濟復甦。然後,沃爾特寫道,可能的共和黨總統競爭者將"摩拳擦掌"的希望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中取得勝利。

美國的戰爭疲勞顯然已經對拜登政府產生了影響:在一名共和黨議員的質詢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首次暗示,烏克蘭可能無法奪回所有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這是一個打破禁忌的舉動。

拜登的許諾暗藏風險。拜登2月20日突訪基輔會晤澤倫斯基圖片來源: Dimitar Dillkoff/AFP

中美和平倡議的想法來自於歐洲

對華盛頓和北京來說,烏克蘭戰爭最終只是它們之間以及兩種制度(一種是民主制度,一種是專制制度)之間更大對抗的一部分。《國際政治季刊》的執行編輯霍夫說,在這種日益加劇的對抗中,"德國和歐洲將不得不更有力地表達立場。並尋求在更多問題上與美國人並肩合作"。這種對抗給歐洲人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迫切需要歐洲在軍事安全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樣美國就可以更加關注印太地區"。

美國作為烏克蘭的主要支持者,對其影響最大,而中國对克里姆林宮的影響最大,可能也是唯一的。

在最近的一次歐盟峰會上,是小國盧森堡的首相貝泰爾(Xavier Bettel)呼籲拜登與習近平一道,就烏克蘭問題談判達成和平計劃。貝泰爾說,其他國家會接受這一點。

這可能是許多歐盟國家最希望看到的:中美這國際政治中的兩大角色共同解決俄烏問題,也為歐洲人解決這個問題。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