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在伊核問題上態度有所鬆動

2010年4月1日

繼美國宣佈,中國已同意參加對伊朗新制裁的談判之後。中國於本周四(4月1日)宣佈,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4月12日和13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有專家認為,這些均顯示,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周四,伊朗核談判代表賈利利(Saeed Jalili)訪問北京,並與中國外長楊潔篪就雙邊關係和核問題舉行磋商。

伊朗核問題懸而未決圖片來源: AP Graphics

中國一直明確反對對伊朗進行新的制裁,但本周三,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Susan Reis)表示,中國已同意就新的制裁伊朗方案參與談判。德國伊朗問題專家施泰因巴赫(Udo Steinbach)認為,一系列跡象均顯示,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值得注意的還有,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與伊朗在外貿、尤其是能源領域如原油進出口方面,貿易額急劇下降。我的感覺是,中國的確(在制裁伊朗問題上)態度更為開放。"

中國減少進口伊朗石油圖片來源: AP / DW-Fotomontage

西方對伊朗耐心已盡 中國面臨壓力

施泰因巴赫表示,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國際社會對中國施加的巨大壓力。本周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接見來訪的法國總統薩科奇後表示,他希望在數周之內即通過新的制裁伊朗決議。本周四,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與中國總理溫家寶通電話時,也談到伊朗核問題。施泰因巴赫說,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在伊核問題上都表現出耐心已盡:"我們從法國總統薩科奇訪問美國期間(雙方的表態),以及德國總理梅克爾類似的表態中均可以看出,他們已經不再有耐心,要求採取行動,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

施泰因巴赫表示,如果中國加入到聯合國安理會另外四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德國的行列中來,那麼,對伊制裁新決議將很快得以通過。

中俄曾是反對制裁伊朗的主要力量

制裁伊朗強度如何 仍需觀察

本周四,伊朗核談判首席代表賈利利前往北京訪問,並與中國外長楊潔篪、國務委員戴秉國就雙邊關係和伊核問題舉行會晤。施泰因巴赫認為,伊朗無法說服中國不參與制裁,不過,中國將強烈要求,制裁決議的內容要適度,而且必須有針對性;制裁將不會真正撼動伊朗政權。

施泰因巴赫認為,中國在權衡與伊朗的關係和經濟利益,以及其它國家施加的壓力時,開始向後者做出讓步。不過,他同時指出,伊朗與國際社會關係的非正常化,也影響中國與伊朗經貿合作的展開。

艾哈邁迪內賈德與胡錦濤(2008年9月)圖片來源: AP

胡錦濤出席核峰會 以免美國難堪

本周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宣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4月12日和13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由於4月15日,美國財政部按計劃須向國會表態,是否將中國稱為"匯率操控國",因此,在胡錦濤是否前往華盛頓與會的問題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一直沒有給予明確答覆。英國智庫皇家問題研究所(Chathouse)中國問題專家布勞恩(Kerry Brown)認為,在是否與會的問題上,中國其實並無其它選擇:"由於美中關係新近並不順利,因此,這次會議是雙方緩和氣氛的一次良機。倘若胡錦濤不去參加會議,那麼此舉將會被解讀為在外交上使美國難堪,進而損害美中關係。"

布勞恩還表示,在制裁伊朗的問題上,隨著俄羅斯轉變態度,中國原先的立場更為孤立。這也是促使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

由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組成的伊朗核問題國際六方代表,希望在近期內開始制定決議草案。外交圈人士表示,由美國提出的一份建議已經獲得歐盟同意,並在一個月前傳給了俄羅斯和中國。

伊朗周四表示,國際社會關於制裁該國的說法"只是空洞的威脅"。

作者:苗子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