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現代化缺乏自主創新」

2013年1月3日

中國民眾的環保意識日漸增強,政府也開始將綠色生態提上議事日程。德語媒體對這一發展予以關注,專家指出,中國希望在綠色科技的競爭中佔有先機,但整個發展理念全憑抄襲,缺乏自主創新。

epa02413304 (FILE) A file picture dated 05 May 2005 shows water soaring through the open gates of the illuminated Three Gorges Dam near the city of Yichang in China's Hubei province. China filled the massiv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o its highest designed capacity on 26 October 2010, a move that officials said would enable the dam on the Yangtze river to maximize power gener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EPA/SONG JIANCHUN +++(c) dpa - Bildfunk+++ pixel
China Drei-Schluchten-Staudamm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伊沙貝爾‧希爾頓(Isabel Hilton)是一名知名的英國記者、作家,現任"中外對話"(Chinadialogue.net)的主編,曾在大學主修中文的她對中國社會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見解。《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發表了對她的專訪,主題就是中國的生態政策。在談到中國政府將綠色生態建設列入議事日程的動機時,希爾頓說:

"這個推力來自兩方面。從反對堤壩建設和反對環境污染發展起來的環保運動如今已經發展壯大。在中國,空氣和水質問題涉及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此外,政府對於環境保護其實也有興趣。因為要想將自己在經濟生產的增值鏈條中的位置往上提,就必須要試圖得到新一代科技的智慧財產權。而綠色科技正是這新一代科技的代表。"

環保力量在中國:有限的自由度

寧波的反對PX項目抗議,以環保人士的暫時勝利結束圖片來源: dapd

當記者問到在中國民間環保運動究竟能夠走多遠,政府對其持怎樣的態度時,希爾頓指出,在環境問題上,人們能夠享有一定的言論自由,也可以在許可的框架內自發成立環保組織。但是這其中的空間並不是很大:

"很明顯,只要以環保的議題組織起來,進行一些抗議活動的話,很快就會觸及政治體制的問題。政府對待各種抗議的態度是各不相同的,有時候會壓制抗議,會抓人,有時候也會和環保人士談判。"

談到環保,汽車市場的發展是不可迴避的一個領域。中國曾經借用了美國人的一句話,"讓每個公民都有自己的車",並將它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希爾頓表示,中國在整個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上,缺乏自己的理念:

"在整個20世紀,中國對於未來的設想大多是抄襲來的。從民族國家的概念,到馬克思主義,再到民主、科學,全都是來自於其他國家。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總是借用外來的理念。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就在沿襲美國50年前的現代化道路。只要提到現代都市,中國人腦海裡浮現的肯定是美國城市。然而美國城市已經不再是21世紀的現代典範了,歐洲城市已經取而代之。但到目前為止,中國對於自己的現代化仍然沒有一個獨立的設想。"

歐洲汽車產量被中國趕超?不要驚慌!

《南德意志報》周四發表署名文章,對剛剛公佈的汽車市場發展動向進行了評論。中國的汽車產量在2012年已經超過歐洲。這樣的消息,對於以其汽車製造業為豪的德國人眼中,恐怕會有點"末日到來"的味道。不過,評論文章指出,經濟問題總是比看起來要複雜的多:

寶馬在沈陽的工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MW

"是的,2012年的數據的確是個轉折。第一,中國的汽車市場本來就比歐洲大。……但是,許多在中國登記註册的新車,都是由德國人設計研發的,帶著德國的品牌標識,而且是在德國公司擁有一半股份的合資生產基地問世的。

"在中國為中國人生產汽車,既能促進就業,又能為德國帶來資本盈利。備受詬病的全球化其實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不是損失。所以,能夠在投資中國市場方面走在前面,佔領先機,這其實是德國經濟的成功之處,尤其是德國汽車公司。他們現在應該感到欣慰。"

摘譯:雨涵

責編:樂然

摘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