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婦女生活差別大
2007年3月8日上個世紀50年代毛澤東就提出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婦女地位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觀。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後,中國政府還以會議精神為基礎,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婦女發展的綱領。其中特別強調了婦女在經濟領域以及在領導崗位上的作用。
目前在中國大城市的企事業單位,婦女總算獲得了升遷的機會。但是中小城鎮的婦女卻成了國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犧牲品。
隨著中小城鎮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失業成了婦女的一個嚴重問題。杜伊斯堡漢學教師掃斯米卡特就那裡勞動市場的情況說:「最慘的是低薪水階層。婦女超過30歲就不會被人雇傭了。當然還有不少40歲,50歲的婦女。她們都會隨著國有企業的關閉首先被解僱。這導致了婦女失業率的大大增加。「
而農村男勞力進入大城市打工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方興未艾。「男勞力進城打工造成了農業生產婦女化。也就是說,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婦女,老人和兒童來經營 。只能靠婦女賺取農業收入。「
國家對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進行改革後,家庭在這方面的負擔更重了。這也對婦女在家庭中的作用產生了影響。
一方面婦女不得不重新接受傳統的教育子女的工作。另一方面家庭中的男孩也變得更為重要,他們被視為了父母的養老保險。在這種情況下殘殺女嬰的事例自然層出不窮。據美國政府的一份人權報告稱,中國每年有170萬女嬰被遺棄。
據統計, 中國新生兒的男女比例是117比100。中國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男性居民比例超過了女性的國家。女性少自然導致了婦女被拐賣的現象。有些村子裡甚至30%到90%的婚姻是通過人販子促成的。而被拐賣的婦女在家庭中沒有任何權利,家庭暴力經常發生。
就大量農村婦女自殺事件掃斯米卡特說:「這往往同婦女被拐賣和被迫賣淫有關。還有可能就是他殺,是因為家族矛盾被人殺害的。」
迄今世界婦女大會上提出的政治目標「婦女和人權」以及「結束對婦女的暴力行為」等目標在中國幾乎沒有得到重視。
迫於國際人權組織的壓力,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採取了一些保護婦女的措施並頒布了有關法律。掃斯米卡特舉例說:「家庭內部暴力這幾年中國都在討論。一些中國小組也前往紐約,在世界婦女大會的後續會議上介紹了中國政府支持的一些避免家庭暴力的措施。」
禁止家庭暴力被寫入了婦女權益保護法。政府還開展了防止婦女自殺的宣傳活動。然而中國放寬了計劃生育政策,卻不是以保護婦女的權益為出發點的。「在對居民的調查中發現, 獨生子女政策必須改變,否則將導致社會的嚴重老化。因此國家並不像幾年前那樣嚴格要求採取強制性避孕措施和強制墮胎措施了。」
但是政府方面的這些努力往往無法造福農村婦女。掃斯米卡特說:「城裡得到改變,而農村卻變化很小。這些法律無法到達農村。農村對這些想法也不認可。」
看起來,實現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個目標在中國仍然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