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大都市吸人才 台灣緊急搶救低薪

2018年5月14日

中國五大城市最高薪酬平均來到約人民幣9685元,吸引大批台灣人才西進。台灣14日召開記者會,公佈2017經常性薪資為台幣37781元,換算人民幣為7942元。為了搶救低薪,台灣行政院宣佈新的措施。

William Lai
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召開「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Lai

(德國之聲中文網) 台灣行政院14日上午召開「解決低薪問題記者會」。會中宣佈,行政院所屬公務機關、國營事業,包括派遣人員的總薪資,提高到月薪新台幣3萬元以上。

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召開「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會中副院長施俊吉表示,將從公部門主動解決低薪,調高政院所屬公務機關、國營事業、政府投資事業、政府捐助法人及機關外包派遣人員的總薪資,在政府影響所及的地方,月薪調高至3萬元以上,初估有1.6萬名員工,所需經費為9.6億元台幣,約2億人民幣。

施俊吉也說,解決低薪快速有效的短期措施是提高時薪。目前基本薪水之時薪與月薪已經脫鉤,目前每小時基本薪水為140元,已較月薪薪水率的125元高12%。行政院很希望繼續提高時薪。

賴清德表示,解決低薪的短期工作方面,有5大政策,包括公部門主動加薪、薪資列入政府採購及頒發獎項加分項目、鼓勵企業加薪、薪資透明化與提高時薪等。中長期部份,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加投資,以及加速產業升級,台灣經濟最重要的問題還是投資不振,因此蔡英文總統提出前瞻基礎建設,及5+2產業創新。當公私協力增加投資機會,自然而然的工作機會增加,低薪問題就可望解決。

中國貧富差距日漸拉闊,圖為內地一名白領途經一群藍領。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台灣人去大陸發展 不是看在錢的份兒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18年第一季度數據調查,上海居民人均每季度可支配收入以人民幣17277元居冠。吊車尾的是西藏,只有3136元。兩者差距5倍以上。

前5名分別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和天津。5個城市收入都破萬。倒數的則是西藏、新疆、甘肅、貴州、雲南。如果將上海城鎮居民收入拿來跟西藏農村比較,差距更是高達12倍以上。

雖然與去年同期數據相較,中國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成長了9.1%,但貧富差距也不斷拉大。若以薪資來看,根據中國「智財招聘」公佈的《2018年春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最高平均月薪落在北京,有10197元。接著是上海的9621元和深圳的9134元。雖然大城市的表現亮眼,但報告指出中國總體月薪在4000至6000元最多,佔職位總量32.7%。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5月8日報導台灣大學生平均每月起薪「22K」,約人民幣4802元。台灣媒體也以此為文章,表示中國「薪情」也不好。

台灣不少大學生畢業後即面對低薪就業,被冠以「22K」之名。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Cheng

對岸的飯比較香?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雖然中國整體薪資有所成長,卻面臨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內陸和二三線城市成長率遠遠追不上龍頭城市,不同行業之間仍然存在落差,台灣青年到對岸闖一片天,未必保證待遇比島內明顯提高。但他相信新生代到中國發展,並非注重眼前的薪資,而是中國未來的發展空間,尤其十九大以後中央力捧服務業,對於具有專業資格的台灣人來說,依然是具吸引力的出路。

孫明德分析,中國主要靠中央政策拉高薪水,例如十多年前規定薪水成長與經濟增長掛勾,大幅提高勞工福利。而台灣自從九十年代後,經濟轉型不如香港、韓國等鄰近地區做得及時,導致產業單一。

扣除物價漲幅,他指台灣2018年的薪資水準與20年前相若,對前景比較悲觀,「以前台灣高人一等,現在平起平坐,很快可能會被趕過」。他稱中國一線城市白領薪水已超越台灣,預期接下來的是藍領,現在部分製造業如紡織業,薪資已媲美台灣,台灣想要扭轉劣勢的話,無可避免要發展新產業。

夏立民/李芊(綜合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