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中國官媒:歡迎谷歌重返 但要讓監管部門滿意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18年8月7日

近日傳出谷歌計劃重返中國,正在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審查版」的搜索引擎。《人民日報》本周二在臉書和推特上發聲,稱歡迎谷歌重返,但前提是尊重中國的法規。耐人尋味的是,這些內容很快又被刪除。

Microsoft Windows Google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日,調查新聞網站The Intercept報導稱,谷歌計劃重返中國,正在進行一個代號為Dragonfly("龍飛")的項目。該項目旨在為中國市場打造量身定製的搜索引擎,可以屏蔽特定的網頁和搜索詞。

迄今為止,谷歌沒有就這一事件做出官方表態。在上周消息傳出後,中國《證券日報》迅速報導稱,中國有關部門表示,谷歌或重返中國的傳聞並不屬實。

然而,這一切似乎並非空穴來風。

在過去幾日,不斷有新傳聞流出。據彭博社周五援引熟悉相關磋商的消息人士稱,谷歌計劃通過與中方夥伴合作,將其雲服務帶到中國。中方可能的合作夥伴就包括騰訊。報導稱,磋商從今年年初開始,在3月底已將可能的合作夥伴範圍限制在三家之內。

網站The Information也獨家爆料稱,谷歌正在開發一款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聞匯總APP,以配合中國嚴格的審查規定,該APP是谷歌在不久的將來重返中國網路市場計劃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引發內部不滿情緒

據The Intercept報導,谷歌要為中國打造"審查版"搜索引擎,引起其內部員工的廣泛不滿。而谷歌急於阻止洩密、平息公司員工對於這個秘密項目的怒火,限制了員工對於該項目內容的訪問權。一名消息人士對The Intercept說,"人們對文檔的整體訪問權限都被關閉,而只能就某個單獨文件獲得訪問權限"。這名消息人士還說,"領導層對此毫不作聲,這讓很多人感到恐懼和不安",並表示收到很多留言,人們很生氣。

除了The Intercept的報導外,谷歌一名員工也向法新社表示,對於公司為中國打造可以屏蔽特定話題的瀏覽器,"(公司)內部充斥著焦慮之情。……很多人對於我們這樣做,感到非常生氣"。

迄今為止,谷歌沒有就這些傳聞做出官方表態。中國《證券日報》在上周消息傳出後曾報導稱,中國有關部門稱,谷歌或重返中國的傳聞並不屬實

谷歌在2010年退出中國大陸,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無法接受中國政府的內容審查。

有條件的"歡迎"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官媒人民日報8月7日用英文發推特稱,"歡迎Google重返中國大陸,但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所有在中國的外國網路公司,都應尊重中國的網路管理"。

此外,人民日報還在其Facebook頁面發表長文,標題是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穩定是中國網路开放的前提》),詳細論述了上述立場。

這篇Facebook文章寫道:"儘管針對谷歌為中國量身打造搜索引擎的消息尚未得到證實,但是西方媒體、美國政客和人權活動分子已經開始對谷歌進行鄙視,稱谷歌向中國審查投降,還稱此舉是扇向網路自由的耳光。"文章稱,2010年谷歌因為抱怨駭客襲擊和審查,將其服務撤出中國大陸,"任何關於其回歸的舉動,必定與中國大陸網路管制政策緊密相關。……退出中國市場的決定是一個重大錯誤,讓這個公司錯過了大陸網路發展的黃金機遇"。

文章還稱,如今"很多國家都承認網路空間也有主權和邊界,要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管制",強調歡迎谷歌回歸,"但前提是遵守(中國的)法律規定"。

各種耐人尋味

官媒發出上述內容被觀察人士評為"關鍵性的風向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推特和Facebook長文很快遭到刪除,如今網上可以看到的,只是上述內容的截屏。

其實早在今年春天,中方就已經放出類似的風聲。在4月28日"2018中國與世界思想對話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稱,中國政府"並非簡單的不允許谷歌來中國營運,而是歡迎谷歌來,但有前提條件,即碰到關鍵的國家安全問題時,必須要配合政府,包括提供訊息"。這條新聞當時得到鳳凰網等多家大媒體報導。不過李稻葵那時也稱,谷歌不同意中方的要求。

另一起發生在幾個月前的事件,近日再次受到網民關注。在今年4月底、5月初,谷歌修改了其行為準則(Google Code of Conduct),明顯減少了其中"Don't be evil"("不作惡")這個非官方座右銘的份額。這句話自2000年起一直在其行為準則上。此前,準則以"不作惡"開始,對其進行詳細解讀。而在新版本中,只是在準則最後提到"也記住,不要做惡"。

有網友以諷刺的口氣說:"過去谷歌提倡'不作惡',以後大概要改成'不作白不作'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