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對德投資進入2.0時代

2014年7月4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日抵達中國後,就會利用一切機會為投資德國做廣告。因為,雖然負面頭條不斷,但來自中國的投資對於德國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場「及時雨」。

Symbolbild Chinesische Investitionen in Deutschlan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2年,中國私人企業德隆收購多尼爾(Dornier)飛機製造公司的消息轟動一時。沒過多久,德隆就宣告破產。中國在德國的第一批投資是在破產、倒楣和麻煩的陪伴下進行的。一方面中國人經驗不足,另一方面被收購的德國企業財政狀況非常糟糕。德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業務負責人王偉回憶說:"當時許多公司其實已經沒有支付能力。幾百萬歐元的收購價格其實也比較低。"而且,當時收購和參股的意向大都集中在德國機械:放下身段和中國競爭機械製造領域。他認為,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收購潮於2008年告一段落。

然後就迎來了2009年,這也是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狀況最蕭條的一年。中國推出了4兆元的救市措施,而經濟蕭條同時迫使許多德國企業不得不面臨破產。中國人當時想,這是從事海外併購的絕佳時機。王偉介紹說:"當時中國人到這裡來'提親',但德國人對此卻並不感冒。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企業兜售給想像中環境最糟糕的市場。"

2010年的時候這一死結才得以解開。"德國經濟在第一季度中就出現好轉。併購和參股市場逐漸變得活躍起來,"王偉說。他觀察到,許多德國企業當時已經意識到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就無法在這樣的危機中再次倖存。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業務負責人王偉圖片來源: DW/Zhang D.

乾柴遇烈火?

如此,渴望得到德國技術和歐洲市場,增長活力旺盛的中國公司終於和原意合並的德國企業碰到了一起。但中國人變得挑剔了。王偉介紹說:"中國2010年以來併購的90%德國企業都未面臨破產。相反,許多企業的營業狀況和財政實力都很不錯。"

其中也不乏許多所謂的"無名英雄"。比如說中國建築機械生產商三一重工就於2012年收購了德國水泥泵生產商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普茨邁斯特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對於來自中國湖南的買主來說價值超過5億歐元。這個在當時涉及金額最大的華企收購案沒過幾個月後就被後來者超越。維柴動力斥資近7億5千萬歐元收購了德國老牌叉車生產企業凱傲(Kion)。

如今,中國投資者的目光早就不僅僅集中在機械製造領域。王偉表示,汽車零件供應商、電器、消費品製造商以及高科技企業對於中國人來說尤具吸引力。他本人對超過40個併購案中的大多數都比較瞭解。儘管如此,這只是德國參股交易市場中的一小部分。

用另外的話來說:像"中國入侵"或者"無名英雄大甩賣"這樣的頭條和現實沒有多大關係。儘管如此,每一個涉及到中國的併購案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普茨邁斯特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對於來自中國湖南的買主來說價值超過5億歐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漢斯-伯克勒基金會(Hans-Böckler-Stiftung)的艾蒙斯(Oliver Emons)解釋說:"這一方面和中國的共產主義體制有關。另一方面和不同的企業文化有關。"德國人害怕中國的出資方也會將中國的勞工待遇帶入德國。這也是為什麼這一親工會的基金會仔細調查了三家華人擁有的德國傳統企業。其結果令人吃驚:"這些被收購的企業到目前為止在經營上完全自主,沒有大量辭退員工,而且遵守了勞資協議的規定,"艾蒙斯說。在這三家被調查的企業中,員工數量甚至都有所增加。另外廠房和科研設施也得以擴建。調查的總結就是:中國投資者目前的合作態度勝過許多金融投資方。

關於未來的擔憂

王偉介紹說:"中國的母公司還能幫助德國子公司開拓中國市場。促成了一種雙贏的局面。"他認為,中國的收購行動才剛剛開始,不久後還能看到更令人嘆為觀止的大手筆。所以,也就不缺買家。從另外的角度來說,經濟學家艾蒙斯預計有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型企業可供收購。"主要因為這些德國企業都面臨缺乏繼承人的問題。許多家族企業被收購的原因是找不到繼承者。這樣一來中國企業就能更加頻繁的成為買方。"

到目前為止,專家們在中方投資領域的經歷大多都是積極的。一些德國子公司仍佔據全球主導地位,也能得到母公司的細心呵護。但是,艾蒙斯對近期未來的前景並不十分看好:"如果中國的母公司5到10年內在技術上趕上來了呢?那時的問題自然就是:我們該怎麼辦?"

作者:張丹紅 編譯:任琛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