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左右世界原材料能源市場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5月11日

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把世界各國的注意力都引向了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經濟過去數年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長。這對國際原材料市場也產生影響:過去數月,石油、鋼、鐵、煤、焦炭、鋁和銅的價格急劇上漲,原因是原料的缺乏。

上海盧浦大橋-中國類似這樣的項目簡直數不清圖片來源: AP

人口稠密地區的房地產熱以及對汽車需求量的增加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龍頭。為此將消耗大量水泥、玻璃、鋁、銅和塑料,特別是鋼材。德國鋼鐵經濟聯合會主席迪特.阿梅凌不久前抱怨說,中國需要如此之多的鐵、煤、焦炭,以致於國際市場上出現原材料緊缺。尚無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會停止目前的繁榮。中國目前鋼材消耗量是美國的一倍,雖然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僅為美國的八分之一。

雖然2000年至今中國的鋼材生產翻了一番,以年產2億6千萬噸位居世界榜首,但本年度中國預計仍需額外進口4000萬噸鋼材。這一數字幾乎達到德國一年的鋼材產量。

荷蘭國際集團駐港研究主管Peter.So認為,如果中國能夠更好地利用現有的資源,就可以部分減少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他說:「對原材料的需求為什麼會遠遠超出供給?這部分是因為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許多小型商家不能有效地把消耗掉的原材料轉換成成品。假如政府能夠制止小商家的參與,例如不再向其提供貸款,而使原材料集中到引領市場的大型商家手中,那麼就能夠減少原材料的浪費,部分解決原料緊缺的問題。」

本年度中國預計仍將成為美國之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中國自1993年起開始進口原油,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需求。去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約達8500萬噸,比上一年增長30%。

為了在未來能夠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中國目前正努力使自己的原油供給實現多樣化。北京政府努力在中亞和俄羅斯開闢新的資源。迄今為止,中國大部分的原油進口來自中東,首先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阿曼。

中國本身的原油儲備瀕臨枯竭。為了長期確保重工業所需的原材料,北京努力與俄羅斯達成修建從西伯利亞通往大慶的輸油管道的項目。但尚不清楚這筆交易是否能夠成功,因為除了中國外,日本也對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垂涎三尺。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三月份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緊急警告,能源和原材料短缺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致命弱點。

溫家寶說:「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緩解當前能源、重要原材料和運輸的供求矛盾。一方面要增加煤炭、電力、油品生產,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保障居民生活、重要行業和重點企業的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重要電源電網建設,加快石油等重要資源勘探開發,加快重大交通運輸干線與樞紐工程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持增產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

不僅原材料出現短缺,電力同時也出現短缺。去年,中國大部分地區首次經歷了大規模的拉閘限電。21個省市自治區部分停電或至少定量供電。

中國國家計劃委員會顯然低估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及其所需的配套資源。僅一年內市場對電力的需求就增加了大約15%。根據官方預測,到2020年,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將接近目前的3倍。因此,中國政府目前準備暫停對能源需求量大的工業領域的投資,轉而盡快提高發電能力。但電力緊張的情況最早要到明年才能得到緩解,那時將有新的電廠並網發電。

(凱爾絲汀.洛瑟/舒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