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年2008的十二個中國關注點

平心2007年12月30日

由於奧運,由於中國經濟和政治的強勢,有人已將2008年稱為中國年。自然,中國首次主辦奧運會,是世界關注的一件大事。但焦點問題還有很多,奧運會前後,世界對中國各方面的情況必然比以往更關注。德國之聲記者在此試著歸納一下。

「我們準備好了!」圖片來源: AP

. 德中關係能否改善

梅克爾與達賴的驚世一晤圖片來源: AP

2007年9月梅克爾總理會晤達賴喇嘛後,德中關係急轉直下,幾個部長級的會晤連續被取消,中國媒體對梅克爾展開了猛烈的攻勢。所有人都說,德中關係降到了冰點。一些媒體把德中關係惡化列入了2007年世界十大事件之列。

據稱,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的任期已經延長了一年,原因是:在德中關係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讓誰來都不好處理。也就是說:把當前這麼個「爛攤子」交給誰都不好辦。還有一點原因沒有說出來:中國現在是按原樣派個副部級的大使來,還是降格派個正局級大使,這是個外交姿態問題,而這個姿態應該怎樣,現在顯然不好定局。

然而,日中如此「世仇」,前兩年關係如此破裂,現在也能大和解,德中之間顯然不存在這麼大的恩怨。溫家寶說過,梅克爾如果道歉,問題就解決了。但是,誰都知道,讓梅克爾總理公開道歉似乎是不可能的事。那麼,就有兩種辦法,一是等到2009年德國大選結果出來再說,二是稍微比現在改善一點,一些部長級會晤恢復起來,一些活動繼續進行。即使在德國大選之後,無論是梅克爾連任還是誰代之,德中關係回到施羅德時代那種熱度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因為這不僅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大局使然,包括中國地位的改變。改變地位後的中國能否改變姿態,也是世界關注的。

. 北京奧運能否成功

奧運北京圖片來源: DW/ Qi Li

所謂成功,要看好幾個方面。體育成績自然是一個方面。但從歷史上看,4年一度的奧運會要進入當年世界10大事件並不是那麼自然而然的事情。除非在體育成績方面有重大突破,比如中國的金牌總數首次超過美國,或者破世界紀錄次數超歷史紀錄,才有可能。中國金牌總數第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個可能性不會太大。而且,要在體育總體實力上(獎牌總數)成為世界第一,中國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但保持金牌總數第二,獎牌總數在前三之內,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歷史上給人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奧運會偏偏不是體育成績使然的,而多半是負面的東西,比如跑出百米世界紀錄的原來服了興奮劑。而給人印象最深的奧運會或許反而是柏林和慕尼黑那兩次非體育負面因素和負面新聞轟動世界的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的安全工作能否做得好,這才是影響最大的。前一陣有西方通訊社報導,西方獲得情報,中國新疆東突激進者要在奧運期間搞爆炸。如果真的在奧運期間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個影響會超過奧運本身。還有,中國運動員絕對不能出興奮劑問題,否則也特別容易轟動。

同樣重要的是,世界在觀察北京是否實現奧運期間給予一定新聞自由的承諾。奧運前,世界各國媒體勢必會加強對中國各方面情況的報導。中國可能會採取一貫的所謂「外松內緊」策略,但仍然可能與外國媒體發生衝突。如何處理與境外媒體,包括境內媒體,是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另外,奧運後,臨時性的採訪放寬政策能否延續,甚至更寬松,對中國形象也是一個考驗。

中國首次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如果到年底會是這麼一個標題,那麼這個標題完全有可能進入世界各國的年度十大新聞之列,即使中國在金牌總數上仍然是第二。

. 能否少出社會問題保持社會穩定

上海南京路一景圖片來源: DW

偌大一個中國,13億以上的人口,每年出些天災人禍自然難免。2007年在社會問題上就出了黑磚窯這樣的大事,而華南虎照片之類的事情也進一步造成了民間的許多不滿。

最近中國網路上發表了一些諷刺性的言論,並通過電子郵件、手機簡訊等廣泛傳播。試列幾條在此:「『走進科學』終於揭開神農架野人之謎──原來這是一群買不起房的中國人!「」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中國同比沒有增長的有:1.薪水;2. 空氣。「」政治北韓化,經濟拉美化,物價歐美化,薪水非洲化!「」高昂的醫療費使老百姓得病直接進火葬場的可能將在三年內實現!「」山西-中國礦難事故的形象代言人!「」開發商買不起人民群眾的房子就讓法院強制執行,那麼人民群眾買不起開發商的房子是否也可以要求法院強制執行?」

從上面這些還不是其中最激烈的言論可以看出,現在在中國社會內一些人心中,情緒已經是很激烈的了。「和諧社會」的實現看來十分艱難。這些諷刺言論涉及的貧富差距、醫療保險問題等許多社會問題有待有力的措施。而像黑窯之類的社會大事件,在這麼大的中國可能難免會出現,關鍵是出現以後如何舉措,包括新聞報導如何掌握。

. 股市房市如何發展

沉舟側畔千帆過圖片來源: DW

中國的股市和房市都有很大的泡沫,這是公認的事實。但這兩個市都在高速地前進著。從目前的態勢看,大量的境外資金仍然在湧入中國這兩個市,現在外國人也可以買A股了,更會加強這一趨勢;境內的資金也在大量往那裡湧。已有專家預言,中國股市將來會到2萬點。顯然,目前看不出這兩個市向下走的趨勢,但股市一年內發生較大的動蕩自然是難免的。房市的漲勢也使一批人更買不起房。

中國的股市和房市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也是兩個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了。這方面的中國網上諷刺言論也很多,比如:「2007年的中國股民:辛辛苦苦兩三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家寶飈淚把戲演,南海劇組狂摟錢!「」股票賠得只能扮超人去打劫了!「」礦難在檢討中繼續,樓價在控制中上升!」

單為了社會穩定,中國在近期內恐怕也還不得不控制著讓股市繼續上升,而對樓市,則應該是反向地控制穩定,不要漲得過快。

. 新聞和誠信如何改觀

電視台採訪圖片來源: DW

在中國,新聞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個大問題。而從網路諷刺言論看,這方面的社會情緒也是很激烈的。舉例如下:「在國外,死人的礦難叫新聞;在國內,救出來的叫新聞!「」中國的新聞比小說還要精彩!「」什麼節目充滿了欺騙謊言卻極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答:新聞聯播!」

由此可見,老百姓對新聞的看法,也涉及到對政府的公信力的看法。象深入山西黑窯挖出社會大案的那樣的記者,中國顯然還是不多,當然這裡有各方面的因素。這方面的情況並非只是境外媒體和人士關注,中國民眾其實更關注。

. 通貨膨脹能否控制住

便宜貨人人要圖片來源: DW

2007年的一件中國大事是:持續了許多年的通貨緊縮結束,通貨膨脹開始,而且是「步步高」。相對11%的經濟發展速度而言,相對於城市居民的漲薪水而言(據稱2008年初薪水又要漲了),百分之六點幾的通膨率確實不算高,甚至不算什麼。但是對社會底層的、低收入的人來說,這個百分之六點幾卻是難以承受的。

於是,便有了不少這方面的諷刺言論,比如:「現在廣東的胖人都不敢出門,因為街上有數不清的眼睛都綠油油地盯著他身上的肉!「」隨著肉價再次上漲,以前開玩笑說豬的『四大理想』中的『全國人民信回教』就快要實現了!「」CCTV1『晚間新聞』:大陸10月物價上漲6.6%,群眾一致表示『對生活影響不大』;CCTV4『海峽兩岸』:台灣物價增長4.5%,民眾大叫『活不了了』!」

從社會穩定方面看,物價顯然也成了一件大事。中國政府是否能採取措施控制住這個通貨膨脹呢?自然引人關注。

此外,歐洲的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也在飛漲。中國的物價與歐洲的物價之間是否有個相互影響的關係存在呢?這一點目前還很少有人探索。歐洲只是說東西都讓中國人、印度人買去了,卻很少從世界經濟相互影響的角度去探索。很簡單的看法可以是:由於世界上到處都是中國貨,中國物價指數的增長不可能不影響世界。還有,美國由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衰退,在這個大盤子裡面起到了什麼作用,恐怕也是值得全年探討的。

. 中國人大將有什麼動作

歷史性的交接圖片來源: AP

中共十七大上,曾慶紅、吳儀等一批高級主管已經退出黨的一線,習近平等一批接班人已經上場。接下來,在春天的人大上,政府班子的相應調整自然是肯定了的。倒退20年,西方世界只要搞清中國高層一、兩個人名就滿足了,鄧小平以下的,西方人連名字都搞不清,也不關心。但現在中國地位大大提高了,中國高層的變化自然會引起西方廣泛的注意。

再就是,上面提到的一系列關係到中國社會是否能夠真正「和諧」的大問題,恐怕也是中國人大所必須面對的。也將是世界關心的對象。

. 陳良宇如何判決上海如何發展

他的下台影響了上海圖片來源: AP

據稱2008年初將開始對陳良宇案的審判。這也是中國人和全世界關心的一件大事。近年來中國層次最高、牽涉面最廣的大案,受到處理的不光是陳良宇,而是一大批人。中國領導層的反腐敗決心是一回事,法律的適當與國際接軌又是一回事。據稱,對陳良宇的最高刑可判死刑。是否會真判死刑,也牽涉到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對死刑的觀念。

此外,陳良宇出事後,上海中高層幹部群許多人被捕。這個大案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了上海的未來發展。上海陳良宇等人原來可能太傲,可能不怎麼把中央放在眼裡,許多項目還沒報批可能就上馬了,許多項目中也許本身就含有許多個「私利」糾纏。據有關人士透露,上海許多大項目都已經停了下來。習近平在上海期間,這些項目工地是一個都不去。蘆潮港新城,據說由於區委的要求,並非直接為了蘆潮港,終於說動習書記去了。但他到了那裡,一句話都沒說。也許至少在陳良宇案結案之前,上海的諸多項目都不會再動起來。除了世博會、幾條地鐵線這些不得不動的項目,今後如何發展現在誰都不知道。磁懸浮線的延長可能也與此有關。

. 中國匯率怎麼走

人民幣圖片來源: Bilderbox.com/DW-Montage

這幾年來,世界峰會總離不開中國匯率問題。美國和歐盟輪番對中國施壓。不管怎麼說,中國的匯率這兩年來已經漲了很多。但與此同時,歐元匯率也在漲,幅度跟人民幣差不多。所以,美國不滿,歐洲也不滿。

2008年,中國匯率繼續往上走是肯定的,但也可以基本肯定會按照至今的模式有控制地往上走。中國專家說,與世界匯率的差價到底是多少,誰也吃不準。也有專家說,2008年內中國匯率可能再漲10%。問題是,沒有真正放開過,究竟是漲少了,還是漲多了,是否在什麼時候已經超出了放開(自由兌換)情況下可能漲到的極限?誰也說不好。還有,中國匯率太高了,是否會給世界帶來更壞的影響,也不好說。畢竟中國製造已經佔領了世界,產品改從其它國家進口恐怕需要幾年的適應期。在這期間,中國匯率高了,世界商品自然也就貴了。許多因素都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年內,各種峰會和訪問中,對中國匯率的壓力仍然會持續著。

. 對德國的兩大趕超能否實現

上海復興公園:現代中國(前面的孩子)趕超古典德國(後面的馬克思恩格斯)圖片來源: DW

第一個趕超是中國經濟總量超過德國,進取世界第3位。這一點,普遍認為中國在2007年應該已經做到了。但是,畢竟還沒有得到最終的證實。這個證實就是中國和德國的統計數字。一般情況下,德國的統計數字出台更晚些,要到2008年3月左右估計才能證實中國經濟總量佔據了世界第3位的情況。

第二個趕超是超過德國的出口總額,中國成為世界出口冠軍。上奧地利報說,中國的出口量從70年代來翻了10倍,到2006年已經佔了世界出口總量的8%。2007年,中國的出口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佔到了世界亞軍的位置。德國聯邦統計局估計中國將在2008年第2季度超出德國,成為世界出口冠軍。德國外貿訊息局估計,中國2008年的出口額將達到1.5兆美元,而德國將以1.48兆退居第二。

十一. 中國的全球採購往哪裡走

上海南京路中國銀行圖片來源: DW

中國成立國家投資公司,是2007年的世界經濟一件大事。儘管俄羅斯、東南亞、阿拉伯國家早有例在先,但中國的這個拿出2000億來收購的舉動卻特別的震撼。德國和西方國家都很緊張,政府開會,歐盟討論,要加強法律上的限制等等。原因很簡單: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這麼大的外匯儲備拿出來自然跟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就大不一樣了。

所以,2008年中國投資公司和其它中國大公司往哪裡下手,將會是世界經濟界和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之一。年底前,中國已經對摩根士丹利這樣的金融大頭下了手了。這還不是西方最擔心的。最擔心的應該是能源這樣的方向。

十二. 中國的國際關係和國際影響力如何發展

外國人在上海圖片來源: DW/ Qi Li

2007年末,世界局勢的發展大量地集中在中國周邊。總體上是有利於中國的發展多,但也產生了一些相當大的不定因素。

日本福田首相的上台和短期內即訪華,使很長時間來冰封的中日關係忽然開春,中日雙方甚至提出定2008年為中日關係突飛猛進年。韓國李明博當總統,據稱李明博也是親中國的。稍遠一點的地方(或可稱為中國的遠周邊),澳洲新总理不僅是中國通,據說也親中國。俄羅斯換代,普丁的位置雖然還沒有定,但新總統對中國的態度顯然不會變,而且有普丁在側,仍然會保持與中國近於盟國的那種姿態。因此可以說這下半年的一系列中國周邊變化是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的。「突飛猛進年」怎麼個「突飛猛進」法(胡錦濤訪日至少已定),李明博和陸克文是否真的親華,如何親法,梅德韋傑夫對中國究竟如何,都還有待觀察。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有報導稱中國可能會派軍隊去印尼保護自己的僑民。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將是中國對外政策進一步「大國化」的開始,將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然而,繼緬甸之後,中國周邊又出現了一個危機地區,即年終時的巴基斯坦。在緬甸事件時,人們都呼籲中國多施加影響。在巴基斯坦危機這幾天,人們談得最多的還是美國的影響。但是,如果要國際上對巴基斯坦施加什麼影響,人們早晚會想起巴基斯坦長年的盟友中國的。至於中國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也是這一年會看到的。

伊朗和北韓,中國的作用已經很突出,這種作用自然還會保持,即使北韓真要甩開中國去親美(有這種說法),也不會是徹底的甩開。

2007年,人們說到非洲,言必稱中國,甚至說到拉美時也要提到中國。中國商品遍天下,中國利益遍天下,中國對能源的追求也遍天下(其實世界各國莫不如此)。在這個能源至上,經濟利益至上的年頭,人們會在全世界看到中國的身影,經常提到中國的做法,是毫不奇怪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中國的產品形象和與之相關的中國形象2008年能否改觀。2007年,有毒牙膏、有毒玩具等弄得中國焦頭爛額。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採取措施。2008年必然會有很多人從世界各個角落「等著瞧」。

2008年是否定義為「中國年」並不重要,但對中國的觀察、重視、報導,全年將遍及全世界的媒體,而且密度會越來越大,這是可以肯定的。中國有那麼多與世界相關的事情,中國國內的許多事也越來越引起世界的注意,因此,2008年是中國奧運年,但不僅僅是奧運中國年。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