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式發展援助:看上去很美?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18年5月6日

從「餓肚子喂別人」到「去非洲修鐵路」,中國的援外政策背後除了外交考量也有越來越多對經濟回報的渴望。對於一些缺乏法治的亞非拉國家而言,中資就像是一場「及時雨」,但這一切並非沒有代價。

Symbolbild China Währung Yuan
多年來北京一直強調,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是基於"平等、互惠",不像西方國家一樣"附加政治條件"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F. Dufour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裡,經濟上相對落後的中國被西方看作是接受發展援助的大戶。然而中國老一輩的感受恐怕不同,他們應該對毛澤東時代勒緊褲腰帶援助兄弟國家的歷史還記憶猶新。在毛時代,對外援助就是北京一大外交手段,用經濟援助換來政治支持。

在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後,中國繼續加強與第三世界的聯繫"推動南南合作",同時在涉台、人權、申奧、入世等諸多問題上獲得盟友的支持。依據中國官方2016年底發布的白皮書,中國"60多年來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的援助"。

不過,伴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力的提升,中國發展援助的商業味道愈加濃烈。2017年10月,名為AidData的國際調研團隊發表了關於中國援外資金的報告。報告發現,2000年至2014年中國政府援外資金總額超過3500億美元。而這其中只有不到25%是傳統意義下的發展援助(贈款、出口信貸、低息貸款),其餘絕大部分則是商業貸款。

"援助只是中國發展政策中很小的一塊,而中國的方式常常就是做生意",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學者、主要研究中國與新興經濟體、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政治經濟關係的陳懋修(Matt Ferchen)說。他對德國之聲表示,這與過去40年裡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經濟變化有關。

"區別在於,中國人對發展的定義更廣。對於很長時間裡都相對富裕、實現了工業化的西方國家而言,發展(development)距離自己很遙遠,只發生在窮國;對於中國而言,發展是中國自身所經歷的,也影響著中國與他國的交往方式",陳懋修說。因此,中國提到發展合作時,指的不僅僅是援助,也包含"貿易、投資和融資"。

極具吸引力

多年來,北京一直強調,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是基於"平等、互惠",不像西方國家一樣"附加政治條件"。相對於西方世界將發展援助與受援國的治國準則掛鉤,中國的"絕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為一些缺乏法治與民主的經濟體提供了新的商機和融資可能。

這個時候,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高度評價北京的所作所為,自然不足為怪。2015年,時任辛巴威总统穆加貝將來訪的習近平稱為"上帝的使者",說"中國曾經也是一個貧困國家,中國人從來都不是非洲的殖民者,但是他(習近平)正在做一些我們曾希望從前的殖民者能做的事情"。那之前,中國剛和辛巴威签署了十項經濟協議。

AidData的報告發現,中國援外資金中,只有不到25%是傳統意義下的發展援助,其餘絕大部分是商業貸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對於那些有難度找到外資的國家,中國的做法--起碼在一開始,具有優越性",陳懋修說。不過他也指出,這種關係從長期來看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值得質疑。

"中國企業和銀行目前面臨的情況是:如果無視治理準則,那麼未來有一天,它們的非洲、拉美和亞洲夥伴國將無法維持這種關係,還不上貸款,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這位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的學者說。他表示,自己目前主要研究中國與委內瑞拉的關係,中國大量具有國家背景的貸款進入委內瑞拉,而"委內瑞拉很難維持這種關係"。

伸長觸角

21世紀以來,中國步入世界最大跨境投資者的行列。從斯里蘭卡的港口到肯亞的鐵路,中資支持下的項目全球遍地開花。

對於中資,老牌的西方援助國總體上持懷疑態度,質疑其性質與影響。在中資紮根的地方,也不乏聽到類似的批評聲音:中國的項目更多著眼自然資源和未來市場,受援國、項目所在國從中獲益不多。

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治理學院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帕特裡克‧邦德(Patrick Bond)告訴德國之聲,他對中國在投資和援助方面的政策持"非常批判"的態度。他表示,中國的發展合作並非是"無條件的",而是越來越著眼於具有戰略意義項目的所有權。

"當受援國面對債務危機時,中方貸款和投資的條件就變得非常明顯",他說。邦德以斯裡蘭卡汉班托塔(Hambantota)港口為例。由於斯裡蘭卡无法償還中方的債務,具有戰略意義的漢班托塔港口在2017年通過一個99年的租賃合同而交由中方。此外,肯亞政府目前也面臨償還中方修建的蒙-內鐵路(蒙巴薩到奈洛比)貸款的困境。"中國資本將愈加長期地佔據這些國家經濟的一部分。"

中國人在柬埔寨等國投資建起了飯店、賭場圖片來源: Reuters/S. Pring

與腐敗為伍?

AidData研究團隊的另一項報告顯示,政治在中資投放時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項目明顯集中在"政治特權地區--特別是那些非洲領導人的家鄉。這樣一來,當權者就可以從中國項目中分一杯羹,"而政治邊緣化的地區則較少地從中資中受益"。

布魯金斯學會早些時候的研究也指出,中國更傾向於在腐敗國家投放資金--中國政府的直接投資與世界銀行的法治指數呈反向關係。

"雙方都在腐敗",陳懋修說。"中方通常覺得,如果他們在另一邊有政府合作夥伴會方便得多。這裡的問題是,如果面對的是缺乏法治的經濟體、政治體--當不正規的行為,甚至非法、腐敗行為成為家常便飯時,每個參與者都有動力--或者說至少是有機會,去不正規地或者腐敗地做生意。"

對於南非經濟學家邦德而言,中資在一些時候與"極端剝削、極端腐敗乃至對政治事務的干涉"聯繫在一起。他以中國的"老朋友"辛巴威为例:

"去年11月,辛巴威发生了针對穆加貝的政變。新總統是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我們都知道,幫助姆南加古瓦當上總統的是如今的副總統奇文加(Constantino Chiwenga)。奇文加在發動政變一周前特意前往中國,以尋求北京對政變的首肯。我們知道,姆南加古瓦與中國軍方、中國公司簽署了協議開發鑽石,我們也知道,有價值130億美元的鑽石不見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另一位"老朋友"、南非前總統祖馬(Jacob Zuma)也在不久前因為腐敗醜聞而被迫下台。

邦德表示,因為中國公司、中國政府與這些"邪惡、貪婪"的當權者合作,這裡的人民很不滿,"當習近平今年7月金磚會議來南非時,這也會成為討論話題"。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