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從東邊門戶邁進歐洲

2013年11月26日

中國加快向東歐邁出步伐,而中東歐國家也期待加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在布加勒斯特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峰會正式開始前,中國總理李克強就已和中東歐國家簽署了大量意向性協定。

Bulgaria's Prime Minister Plamen Oresharski (L) is welcomed by China's Premier Li Keqiang and Romanian Prime Minister Victor Ponta (R) at the meeting of heads of government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China in the lobby of the Parliament building in Bucharest November 26, 2013. REUTERS/Radu Sigheti (ROMANIA - Tags: POLITICS)
保加利亞總理奧利夏斯基(Plamen Oresharski,左),中國總理李克強和羅馬尼亞總理蓬塔(Victor Ponta)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16位中東歐政府總理和一名中國總理,外加包括300名中國人在內的1000名經濟界人士。此外還有一長串等待中方出資並簽署協議的巨額投資項目。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峰會本周二在布加勒斯特正式開幕前,東道主就已經盛贊本次經濟論壇譜寫了成功史的新篇章。繼2011年的布達佩斯和2012年的華沙峰會後,來自中東歐的政治決策者這已是第三次和中國經濟界代表舉行會晤。

中國的資金吸引人

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Ivica Dacic,左),李克強和東道主羅馬尼亞總理蓬塔(Victor Ponta )圖片來源: Reuters

北京方面也對此次會晤賦予了重要意義。中國外交部網頁上寫道,李克強總理對布加勒斯特的訪問是中國加強與該地區關係的標誌。中國官方媒體評論說,中東歐和中國一樣處於轉型和經濟調整時期,有著共同和互補的議題。中東歐夥伴國希望能夠通過中國的投資,增強國民經濟的競爭力,戰勝全球經濟危機。

在2012年的華沙經濟論壇上,時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已經把向中東歐注資提上議事日程。中國方面當時決定,設立100億美元的專項信貸額度,支持雙方在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項目。

據羅馬尼亞cursdeguvernare.ro門戶網上的數據,中國和中東歐16個前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額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從30億美元增加到400億美元。不過,雙方經貿往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因為16國和中國的貿易額加起來只相當於中國和義大利的貿易額。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比在瑞典一國的投資還少。而中東歐16國在中國的投資還不及奧地利一個國家在中國的投資。

布魯塞爾很惱火?

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對中國的歐洲戰略持懷疑態度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認為中國在歐洲的挺進也不無危險。在11月舉行的上一屆歐中峰會上,德古赫特表示,中國在挑撥歐洲國家間的關係。《金融時報》還引用了一名歐洲外交官的話,認為布加勒斯特的經濟論壇是中國分裂並佔領歐洲的戰略的一部分。布拉格安全分析和預防中心的羅馬尼亞政治學家德格拉圖(Claudiu Degeratu)認為,布魯塞爾的態度是歐盟內部競爭的結果。他說,這只是幾個國家試圖主導歐中對話的表現,實際上並不存在北京分裂並佔領歐洲的危險。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已經向中國和韓國敞開了大門,但並沒有引發中韓對歐盟的經濟入侵。

羅馬尼亞-關鍵角色?

羅馬尼亞總理蓬塔(Victor Ponta)在本次峰會前就稱李克強的訪問將是一次歷史性的訪問。羅馬尼亞希望成為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夥伴。蓬塔今年夏天訪問中國時,就稱雙邊關係具有戰略性的意義。在周一的經濟論壇上,蓬塔和李克強簽署了13項意向性協定,其中一項是中國幫助羅馬尼亞在黑海之濱的切爾納沃德(Cernavoda)核電站修建4到5座核反應堆。加上擴建鐵路,興建工業技術園等項目,中方總計將投資85億歐元。中國則將擴大進口羅馬尼亞的牛、羊肉等農產品。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右)、李克強和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出席共同記者會圖片來源: Reuters

本周一,李克強還分別與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總理舉行了會晤。李克強、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和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之後在共同記者會上宣佈合作建設連接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李克強還表示,匈塞鐵路是中國-中東歐合作中的標誌性項目。

作者:Christian Stefanescu,德新社 編譯:樂然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