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貿易

中國徵收報復性關稅 美國哪些行業最受傷?

2025年4月5日

作為對川普对等關稅的反制,中國宣佈將對美國商品全面加徵報復性關稅,此舉將重點打擊美國的農業、能源和製造業出口。

圖為中美國旗(貿易戰示意圖)
北京周五(4月4日)宣佈,將從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產品加徵34%的進口關稅。以與川普加征的「對等關稅」稅率相匹配圖片來源: Bildagentur-online/Ohde/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川普 宣佈對中國商品徵收34%的新關稅後——使今年的附加關稅稅率達到54%——北京周五(4月4日)宣佈,將從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產品加徵34%的進口關稅,以與川普加征的「對等關稅」稅率相匹配。與此同時,北京還採取多項其它措施,包括對稀土實施更多管制。

來自科技政策咨詢公司Minerva Technology Policy Advisors的艾米莉‧本森(Emily Benson)表示,中國過去通常會針對特定行業採取「鏡像反應」的方式來回應美國的出口限制。然而,北京周五公佈的這一更廣泛的計劃則是對川普政府發出的「相當重要的警告」,要求其暫停採取進一步措施。

中國官媒新華社本周六(4月5日)發表《中國政府關於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一文,稱美國加徵對等關稅做法「違背基本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罔顧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無視美國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並稱其「終將反噬自身。」

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34%的新關稅後——使今年的附加關稅稅率達到54%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美中貿易現狀如何?美國哪些行業將受到影響?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為1446億美元,遠低於其從中國進口的4397億美元。

美國出口產品涉及的關鍵行業包括電氣和電子設備、各種能源燃料以及油籽和穀物等。然而,相比於川普第一任期內與中國展開的針鋒相對的關稅戰,中國此次可能更有信心進行反擊。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Lynn Song)表示:「雖然美國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但現在依賴美國供應商的公司已大大減少。」她還補充道,北京還在努力實現技術上的自給自足。 

美國農民將承受巨大壓力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總裁溫迪‧卡特爾(Wendy Cutler)表示,美國農民將背負沉重的負擔;隨著北京加徵關稅,美國農民向中國出口的農業產品可能「變得過於昂貴,而失去競爭力」。

美國貿易數據顯示,大豆、油籽和某些穀物是美國對中國的主要出口商品,2024年這些商品的出口總額達134億美元。

卡特爾告訴法新社,隨著北京加徵關稅,美國農民向中國出口的農業產品可能「變得過於昂貴,而失去競爭力」圖片來源: Olivia Gilliand

美國大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斯科特‧格爾特(Scott Gerlt)表示:「2024年,中國購買了我們52%的(大豆)出口。」考慮到這樣大的購買規模,中國不容易被替代。

周五反制關稅消息一出,大豆價格出現暴跌。

對能源和製造業的影響

2024年,中國還從美國進口了147億美元的各種燃料和石油。

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一份報告,關稅可能會影響德克薩斯州等州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而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在2023年對中國的出口大幅增長。

官方貿易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向中國出口了約153億美元的電氣機械設備。然而,由於美國對先進技術的出口管制不斷擴大,半導體出口量出現下滑。

關稅之外,中國還限制了稀土元素的出口,此外,還將27家美國公司列入受貿易制裁或出口管制名單——包括無人機公司以及國防、航空航天行業公司。

中美關稅博弈 誰會率先讓步?

02:5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本森表示:「中國控制著約69%的稀土元素開采,以及約90%的精煉。」她補充道:「這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瓶頸。」可能會影響半導體制造、磁鐵、光學器件和雷射技術。「當然,其中一些措施是針對晶片的。」

隨著華盛頓和北京在其對抗中動用越來越多手段和措施,本森警告說,如果美國沒有一項產業政策來加大對本土製造業的資金投入,以擴大產能,那麼美國在面對中國的相關管控時,將處於相對脆弱和被動的狀態。」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