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繼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上旬再度造訪中國,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等人月底緊跟其「登陸」腳步。相較於馬英九會晤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次國民黨訪團見到的最高層級官員是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此外也跟中國文旅部、海關總署官員見面,並獲得了相對具體的「成果」。
週二(4月29日),國民黨在記者會上將此行定調為「兩岸破冰和平之旅」,並主張台灣「廣大民意」希望的是「兩岸全面恢復交流」,因此國民黨「勇於承擔民意」。部分具官方背景的中國媒體也有類似論調,稱「大陸方面率先釋出善意,為台灣旅遊業者送來『及時雨』」。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告訴DW,從往例看來,由王滬寧接待國民黨一行人「算是比較高規格」。透過這場會面,中方希望傳達的訊號是「傾聽所謂的台灣新民意」;至於文旅部和海關總署,分別涉及兩岸交流和農漁產品開放等事項,這些是北京政府「操之在己」的領域,欲藉此展現向台灣釋出了「善意」。
張五岳認為,國民黨訪團事實上難以改變兩岸執政者之間缺乏「政治互信」的情況,但可能有助於北京對台政策「減壓」、讓北京找到「台階」下,而這對台灣「不全然是不利的」。
不過,台灣非政府倡議組織「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向DW表示,中國的說詞只是「藉口」,實際目的是「把經濟當作武器」,用經濟利益「脅迫台灣人向中國屈服」。
賴中強說:「如果兩邊的政府交涉,或者是決定就某些經貿事項擴大開放,不見得是壞事。但是,台灣政府不能夠陷入中國所設定的統戰模式的開放……這其實是在分化台灣。」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台海兩岸關係持續冰凍惡化。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訪問台灣之後,兩岸關係更是跌入谷底且一度「兵危戰凶」,官方的溝通與交流幾近停擺。國民黨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過去幾年間先後訪問中國大陸,但他們往往被民進黨抨擊為「中國統戰的『棋子』」。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Images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中國大陸祭祖。總統府20日表示,已於當日收到馬英九的出訪申報,期盼「馬英九作為前任國家元首,此行能向對岸及世界展現符合國家利益與國民情感的作為,展現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與兩岸交流對等尊嚴的立場」。民進黨方面批評馬英九以祭祖之名赴中,「但相關行程都配合中國統戰,這樣的規劃安排顯然沒有從國家及國民的立場思考,台灣民眾也無法接受中華民國卸任元首成為中共促統下的一枚棋子」。
圖片來源: Reuters/E. Munoz台灣風傳媒引述匿名消息稱,馬英九此行主要是前往湖南祭祖,並不會前往北京,也未安排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政治效應可望大幅降低。但馬英九成為自中華民國政府遷台74年以來,首位訪問大陸的台灣卸任元首,「就兩岸關係而言,仍具莫大的歷史意義」。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會面。這是海峽兩岸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會中主要就和平的兩岸關係交換意見,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台灣《聯合報》20日的報導引述北京消息人士指出,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可能在上海與馬英九會面,國台辦主任宋濤則預計在南京與馬英九會面。按上次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問模式,馬英九此次到訪的大陸各省市,當地中共「一把手」即省市委書記都將出面會見並宴請。儘管不會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但王滬寧、宋濤則可能分別在上海及南京與馬英九會面。
圖片來源: Hou Yu/China News Service/MAXPPP/picture alliance3月16日,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宣佈,3月25日起凡是台灣人及陸配皆可搭乘小三通及中轉航班,金廈航線每日1班調整為最多6班,金泉航線每周2班調整為3班;馬祖2條航線,由每周最多4班調整為14班。但如果陸籍人士所持證件為「金馬澎入出境許可證」,依據現有相關規定,仍不能中轉台灣。2020年2月10日起,為因應新冠疫情,台灣實施小三通「暫停措施」。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今年2月8日至17日台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問中國大陸。在北京停留期間,他與新上任的國台辦主任宋濤以及當時仍是「准全國政協主席」的王滬寧舉行了會面。香港媒體香港01發表的觀察評論文章指出,夏立言近半年內兩度訪陸,「獲見中共官員層級從副部級一下拉升至正國級,背後的意義恐不容小覷。……北京接待夏立言意欲透露的對台訊息,說明了此乃中共對台下一波行動的開端,中央或已定調將擴大規模與台灣各界精英交流溝通,甚至是『開展廣泛深入協商』」。
圖片來源: Yin Bogu/Xinhua/picture alliance 去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北京嚴厲警告聲中訪台,大陸解放軍當晚宣佈,從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包圍台灣的六個海域空域展開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日本防衛省的報告指出,日方推定中國在4日下午陸續從內陸朝台灣方向發射9枚導彈,其中4枚飛越台灣本島上空。去年全年中國總共派遣了1727架次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ADIZ),數量近乎於2021年的兩倍。而且在佩洛西訪台之後,解放軍軍機不斷飛越海峽中線。
圖片來源: Andre M. Chang/ZUMAPRESS.com/picture alliance 去年解放軍圍台軍演結束不久,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不顧台灣黨內外勸阻,率團前往中國大陸訪問。國民黨新聞稿提到,夏立言與張志軍兩人就中國軍演、農產品檢驗檢疫問題、ECFA早收清單、兩岸增加航點(恢復小三通)以及台商權益與投資保障等議題進行溝通。夏立言聲稱,已向中方反映台灣民眾對於中國軍方在台灣周邊海域連日軍演感到不滿與憂慮。台灣總統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執會表示,國民黨在這個時刻,仍執意前往中國,令人民失望;國民黨的做法,更是向國際社會傳遞錯誤的訊息。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2022年2月,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前往北京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並與時任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的汪洋舉行會談。汪洋在會談時稱「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洪秀柱則說要在「反獨促統」的目標上,加速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大業」。民進黨批評洪秀柱淪為中國統戰的「棋子」,國民黨立委則批評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卻沒打算與中國接觸往來,改善緊繃的關係。
圖片來源: Zhang L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2020年9月,國民黨原本打算派出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代表團團長出席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二屆「海峽論壇」。但由於論壇舉辦前數日,中國大陸央視在社群網站的「央影片」 報導王金平將代表國民黨參加海峽論壇的消息時,打出「台海兵凶戰危,這人前來求和」的標題,引起台灣朝野一致不滿。國民黨宣佈取消以政黨形式參加海峽論壇,同時表示,在這樣的氣氛下國民黨還出團,可能會引起兩岸民意的衝撞。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Images 專家:有前提的開放是意在分化
中國這一波對台「利多」,一方面是部分恢復兩岸觀光旅遊,另一方面則是部分開放台灣農漁產品輸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措施大都設下了前提。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告,他們與國民黨是在「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的基礎上加強溝通,未來將「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依法批准「符合大陸檢疫要求」的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
中國文旅部則表示將「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並且「在平潭到台灣的海上客運直航復航後」,也會開放福建團客赴台觀光。除此之外,福建省還公佈了新一批的13條「惠台」措施,其中也包含對馬祖民眾赴福州的交通、住宿等優惠。
台灣人是否願意去中國大陸發展?
賴中強直言,中國這波對台措施實質上是「經濟脅迫」,「哪一個縣市聽中國的話,就給多一點;哪個縣市不聽中國的話,就給少一點」。他也反對台灣接受「恢復平潭直航」為開放福建團客的條件。他指出,平潭是「一國兩制」的實驗區,中方欲以此為樣板,迫使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台灣若順應中方要求,形同「在對方所設的局裡面,一步一步進入陷阱」。
此外,過去中國以台灣農產品有介殼蟲或農藥殘留等理由,片面停止輸入台灣產品。賴中強表示:「這次中國的反應真正證明的是,只要介殼蟲讀得懂『九二共識』,介殼蟲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只要願意去拜『一個中國』,去參加統戰團,那中國就會給你糖吃。」
張五岳則分析道,在北京政府看來,他們跟國民黨之間有「政治互信」,但面對5月20日即將上任的民進黨新政府仍沒有共識;由於「互信」基礎存在差異,中國於是對台灣採取「軟硬兩手兼施」的策略,特別是製造出「差別待遇」,對國民黨展現「主動積極跟善意」,「哪怕這些所謂的主動積極跟善意,基本上都是屬於比較漸進的、可控的,而不是大開大合的一步到位」。
張五岳表示:「北京意圖去分隔藍綠、意圖分化台灣的執政跟在野、意圖分化台灣的政府跟大多數的民眾。這種策略能不能成功,取決於台灣民眾的客觀認知跟投票行為的決定。」
中國「惠台」措施效益多大?
在這波開放措施之中,距離中國比距台灣更近的台灣離島馬祖,再度成為關注焦點。部分馬祖當地人樂見上述政策,但這實際能創造多少觀光效益,許多人仍抱持謹慎態度。
馬祖南竿島一位民宿業者向DW表示,中國開放旅客到馬祖旅遊,「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我喜歡兩岸有交流,民間經濟也比較活絡」;但她也說,中國遊客恐怕「更想去101」。國民黨籍的連江縣議員陳貽斌也認為,馬祖過去對中國遊客的吸引力就不大,經常只是作為前往台灣的中轉站。
民進黨連江縣黨部執行長李哲宇則告訴DW:「基於平等互惠尊重的前提下,其實兩岸的正當交流不管是經濟或文化上的往來,我們都樂觀其成。」不過,他也擔憂馬祖未來過度依賴陸客觀光經濟,在中國隨時可能片面中斷的情況下,恐怕對當地衝擊巨大。
對台消耗戰?大陸抽砂船包圍馬祖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面對中國政府設下前提、對台灣「出招」,民進黨政府的回應主要聚焦於兩岸是否「對等」的交流與開放。台灣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樂見中國「拋出善意也付出行動」;事實上,台灣方面也在「釋出善意中」,例如3月到5月已有數千團台灣團客登記到中國旅行,「就等對岸做出對等回應」。陸委會則表示,團客赴台被設下條件,「相關安排既不符合對等開放原則,也不是觀光旅運的常態」。
賴中強指出,中國若真希望與台灣討論觀光旅遊與農產品開放,應依循既有的協議機制,而非「用脅迫方式逼台灣政府就範」。
張五岳則認為,台灣政府仍有必要一定程度地向中國開放,在做好管控的前提下主動釋出開放的善意;如此一來,有助於強化台灣內部朝野共識,並讓國際社會更支持台灣的務實彈性,同時也弱化北京進一步對台施壓的正當性跟合理性。「如果大家所採取的都是0跟1之間,全然開放跟全然管制之間(的選擇),那兩岸之間的僵持,必然還是延續。」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