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回收業從中國對塑料垃圾的進口禁令中看到的是機會。聯邦次生原料及處理聯合會負責人普羅布斯特(Thomas Probst)在慕尼黑對德新社表示,塑料垃圾通往中國的大門關閉了,但用於塑料處理業的回收物則受青睞,這在中國亦然。他強調,所以,應更多地看到新機會,而少言困境。
避免產生以及環保處理塑料垃圾也屬於本周在慕尼黑舉行的國際環保專業貿易博覽會(Ifat,簡稱國際環博會)的主題。約3300個展商將展示涉及水、污水和原料回收利用的創新產品。聯邦政府環保部長舒爾策(Svenja Schulze,社民黨籍)出席開幕式。博覽會期間的討論會上,專家們將就如何解決海洋、河流裡的塑料、微塑料污染問題、環境技術能在此作出何種貢獻等議題交換意見,展開討論。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不允許再進口塑料垃圾及其它垃圾。普羅布斯特說,從那時以來,情況顯示,垃圾更多地出口去了越南或馬來西亞,出口去東歐的垃圾量也出現增長,例如去往保加利亞或烏克蘭的。不過,普羅布斯特指出,就數量而言,任何其它國家或地區都無法替代中國。而且,他估計,要不了多久,上述這些國家也同樣會採取類似的進口限制,"塑料垃圾的出口沒有前途,這也是好事兒。"
普羅布斯特指出,為提高德國塑料垃圾再利用比例,需要有更多的揀選和回收裝置,也需要對回收物產品有更高的需求。他表示,正像今天對回收紙製品的使用已是理所當然一樣,未來,使用來自回收物的塑料產品也應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如今,每個人都該尋找含有回收物的產品" 。他指出,公共機關,例如聯邦及州政府部門,以及德國鐵路公司這樣的國家所有的企業應扮演先鋒角色,應更注重使用回收產品。
據聯邦環境局提供的數字,2015年,德國國內共產生了300萬噸塑料包裝垃圾,其中一半進入了垃圾焚燒裝置。根據將從2019年1月起生效的包裝法,至2022年,塑料包裝的回收比例要從現在的36%增至63%。該機構也認為,為此,必須擴大垃圾處理裝置能力。目前,全國範圍內,正有6個簡易包裝揀選裝置在建。
凝煉/葉宣(德新社)
廣東省貴嶼鎮曾是全球最大電子垃圾回收中心。這也給當地的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隨著北京「洋垃圾」禁令的出台,許多回收商不得不考慮轉行。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廣東省汕頭市的貴嶼鎮很長時間都是全球最大的廢棄電子電器拆解地,被稱為「電子垃圾之都」,從屏幕到主板,大約5000家小型家族企業回收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這裡的污染也因此相當嚴重。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主要的回收部分都是由手工作坊的工人們完成的——用手拆卸、分類和處理,他們或者是在家裡做工,或者是在街邊擺攤,薪酬卻少得可憐。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拆解過程污染非常嚴重,工人們得通過燃燒,或者用有毒的化學品來分離貴重金屬和其他材質。這個過程中不僅污染空氣、地下水也被污染嚴重,不宜飲用。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2013年當地省政府介入,在市郊建了一個大型工業園區。 想要繼續經營的回收商必須移址到這裡,園區配備了保護環境的現代化空氣和水的過濾系統。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工業園區2015年開始營業,租費加大了小公司的成本費用。 一些人因此破產,但益處是,空氣品質有了顯著的改善。 有居民反映,街道也比之前乾淨了。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中國政府今年宣佈了「洋垃圾」禁令,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垃圾在內的24種洋垃圾。因此,歐洲或美國的電子垃圾不能在出口到貴嶼了。至少理論上如此。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多年來,因為從國外流入的洋垃圾數量和品種繁多,中國並未重視當地的電子廢品。 與本土垃圾相比,這些電子洋垃圾被送來的時候分類工作做得更好,處理起來更經濟。即便是現在,一些回收商正在從明到暗,開始非法進口電子垃圾。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 為瞭解決國內垃圾問題,北京計劃在未來幾年投資數十億美元用於本土垃圾處理, 據當地媒體報導,中國當局正試圖鼓勵人們在家中給垃圾分類。
圖片來源: Reuters/Aly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