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援助水難,西方應鼓勵而不是指責」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2日

針對本網對中國為海嘯災區提供援助的報導,一位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來信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援助表明中國正在擔起負責任的大國角色,西方國家不應該挑剔指責,不應該逢共必反,而德語媒體對災難與中國援助的報導是令人失望的:

南亞災情慘重,國際援助只是九牛一毛圖片來源: AP

我很高興中國政府的這次援助,而且我覺得中國政府還會繼續援助一直到符合中國的地區大國地位。而且我相信援助將不是一次性的用現金支付,而是分階段視具體需求而定。迄今為止的國際援助金相對於重建只是九牛一毛,重建的資金應該至少以百億美元計。

中國政府的這次援助行動只是開始,相信這已經清晰的表明中國外交政策的負責任的轉變,只是在東南亞地區的政府可能會對中國的援助保有戒心,畢竟當地反共的宣傳已經有近50年歷史,共產中國是魔鬼的心態已經根深蒂固,並不會因為這一次的援助而有本質的改變,中國因為經濟的根基薄弱過去無力扮演一個負責任的地區大國角色,所以現在在如何扮演這方面也還需要學習。

中國政府缺乏外交經驗,過去做過很多活沒少干結果還被罵個狗血噴頭的事,所以初期的謹慎是可以理解的,東協於中國的互動對於彼此也都需要一些年和事情來相互適應。但大的方向幾乎無法改變,中國今天在亞洲的地位也已經明顯的改變了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沒理由認為中國政府會做不好,西方世界應該相信中國政府會負責任,並繼續鼓勵中國政府擔負起一個負責任的區域大國的角色。

另外在這件事上對中國的責難應該更多的建立在理解之上,而非過多用冷戰的逢共必反的心態。畢竟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區域裡面是最低的之一,自己自身又有很多社會問題需要解決,不僅需要錢也要時間。而且區域裡的東南亞國家在中國出現困難之時,基本上沒有如中國這次這般盡力相助,反而是更為猛烈的落井下石,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中國政府不計前嫌承諾全力而為,並付出實施,已經是心胸豁達的大國風范了。

至於媒體的角色,確實應該討論。對於中國的媒體來說表現不夠好相信跟中國媒體承擔更多政治任務有關,已經有的改進還是應該鼓勵的,若西方世界拿出朋友的心態實在不應過分指責。

說實話在這次水難事件上我對德國的媒體很失望,在災難發生的第一天,我幾乎只能從CNN和Sky來瞭解及時的關於災難的訊息,直播幾乎是24小時的,德國N-TV和N24的表現幾乎可以用沒有人道來形容,這幾天終於改了過來,從內容到主持人的著裝。即便在自認為是道德標尺的德國媒體的素質也就是這樣,實在也就沒有面對中國媒體大聲怒罵的理由,畢竟如拿德國媒體比作是大學生,今天中國的傳媒水準至多也就是高中生,中國的媒體在很多發面都還需要學習。

由於所學專業的關係,我幾乎每天都會花2到4個小時來瀏覽德語的新聞,包括明鏡周刊,德國之聲,世界報,法蘭克福鏡報,南德報這些媒體的網站新聞。來德之初一位鄰居是綠黨的支持者,告訴我明鏡是最棒的德語媒體。若你有心好好看看這幾天明鏡對此事的報導相信你也可以理解我為什麼對德語傳媒有如此強烈的失望。

(讀者來信, 匿名)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