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擴大外行業務-2006總開放能守時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12日

2月11日,中國宣佈對四家外國銀行開放中國內地非外企人民幣對公業務。這是中國走向金融市場全面對外開放的又一個步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有一個承諾,即在2006年對外國銀行開放金融市場。我們在此回顧一下中國加入世貿以來在這方面邁出的步子。

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圖片來源: AP

2月11日,外電和中國個別媒體先後報導,中國宣佈給了四家外資銀行經營非外資企業人民幣對公業務的權利。這四家銀行是花旗,匯豐,東亞和瑞穗。首先批准這四家銀行在上海試點。  截至2003年年末,共有11家外資銀行提出開辦非外資企業人民幣對公業務申請。按照"先報先批原則,中國銀監會最先批復了上述四家外資銀行。

所謂「對公」,即針對中國非外資投資企業,不針對個人。非外資企業主要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兩大類中資企業。不久,上述四家獲准的外資銀行將可接受這些企業的貸款申請或為其辦理其他人民幣業務。此前,在華外資銀行僅獲准向內地的境外人士和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人民幣服務。據匯豐銀行發言人稱,從獲準到開辦業務的過程一般在4個月左右。

深圳,尤其是上海浦東對外資銀行開放後,一開始外資銀行只能經營外匯業務。90年代中以後,有一批外資銀行獲准開展對外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比如,匯豐銀行從1997年開始,香港東亞銀行從1998年開始。

中國於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在金融方面作出了兩項承諾:加入後2年內,允許外資銀行對中國企業辦理人民幣業務;5年內,允許外資銀行對所有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同時,逐步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

現在兩年已滿,稍微過了一點。但基本上還算守時。不管怎麼說,審批第一批銀行需要一定的時間,還是說得通的。那麼,5年之內,即2006年11月為限,全面開放。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對外開放金融體系方面一步步地向前走著。讓我們在此大體上回顧一下:

2002年6月1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從7月1日開始,外國基金和外籍交易員可以正式啟動在中國的業務。

2002年10月16日,中國證監會首次給含外國股份的基金管理公司頒發了許可證,即德國安聯保險公司跟中國國泰君安公司合建的基金公司。設在上海。

2002年12月初,中國宣佈將允許外國銀行、基金機構和保險公司等購買A股,進入人民幣股票市場。

2003年2月24日,德意志銀行宣佈獲得了在中國開展線上銀行業務的許可。線上業務只能針對企業客戶。

2003年5月27日,中國證監會首批批准瑞士銀行UBS和日本野村證券公司可以以人民幣為價值單位的證券。

2003年7月10日,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宣佈,該公司作為首家外國再保險公司,獲得了中國的營業許可。

2003年9月8日,德意志銀行宣佈獲准進入中國國內證券市場,進行A股交易業務,允許進行額度不超過5000萬美元的股票投資。至此,獲准進入中國國內證券市場的外國金融機構已有:摩根士丹利,花旗,瑞士UBS,野村證券,美國高盛公司和英國匯豐。中國證監會規定,一家中國企業的外國控股總額不得超過20%。

2003年10月20日,外國投資者可以在上海和深圳股市用人民幣購買A股。

2003年12月1日,中國政府宣佈,外國銀行的業務範圍將擴大到中國公司;外國金融機構將可在13個城市設立辦事處,增加了4個城市。中國政府把這稱為「歷史性的進展」。

從上述過程可以看到,中國金融系統(銀行,證券,保險)的對外開放在中國加入世貿半年後開始行動,在2003年加快了步伐。畢竟時間近了。

從現在到2006年11月,大約還有32個月。時間實際上是很緊的。關鍵是,中國自己的銀行在二年,頂多三年之內必須先健康起來。這可就不容易了。西方專家估計,中國金融系統健康化,,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三年後,能做到「小(健)康」就不錯。中國現在給兩大銀行再次注了巨資,就是為此做準備的。然而,中國能守時嗎?

與此相關的,還有人民幣匯率的問題。2006年11月之前,人民幣匯率應該不會仍然是現狀。到那時應該走到哪一步,恐怕也要跟金融的整個對外開放結合起來考慮。

(平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