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2021年1月1日,一部對於中國全球軍力部署和台海關係來說都非常重要的法律,將以修訂後的形式開始執行。12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簽發主席令,正式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當天修訂通過。
據包括《觀察者網》在內的中國媒體報導,修訂後的《國防法》從現行法的12章共70條,擬修改為12章共73條,其中修改50條,增加6條,刪除3條。報導指出,現行國防法公佈施行於1997年,在這20多年間,國內外局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而修訂草案中添加的幾個關鍵詞,也很快引起了台媒關注。
修訂後的《國防法》在第二條中定義了適用範圍,在原本「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的定義範圍上,加上了「分裂」以及「發展利益」這兩個概念,變為「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和分裂,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所進行的活動。」
今年8月1日是中共建軍90周年紀念日。 90年來,這支軍隊都幹了些啥:打贏內戰,鎮壓學生,中美撞機,高層腐敗,南海爭端……
圖片來源: Reuters/Stringer中共軍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8月的南昌起義,經歷了30年代的紅軍時期、長征,隨後在1937年~1945年的國共合作中改編為八路軍。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談判也宣告破裂。在隨後的內戰中,中共軍隊最終獲得了勝利。本圖攝於1946年3月的延安。
圖片來源: AP在1949年之後,中國軍隊經歷了朝鮮戰爭、文革、中越邊境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但本圖也許是西方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張解放軍照片,攝於1989年6月5日的北京長安街。時值「六四」戒嚴期間,一隊坦克被一名北京市民攔下。這名「螳臂當車」的勇者,至今身份不明。
圖片來源: AP而在過去20年中,雖然沒有參加重要戰役,中國軍隊也發生了不少大事。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海軍偵察機在南海中國專屬經濟區內、中國領空之外飛行,中國海軍航空兵則派出兩架戰鬥機進行監視。過程中,兩國軍機發生碰撞,中國飛行員被迫跳傘後不幸失蹤,而美國偵察機也因負傷緊急迫降海南島。這場事件曾一度嚴重影響中美關係。圖為在海南島拆卸並運送回美的受損美機。
圖片來源: AP2003年4月,中國海軍361號柴電潛艇在領海內進行水下訓練時,因操縱不當,造成充電用的柴油機迅速消耗完了艙內氧氣而且,由於當時該潛艇正在進行無線電靜默訓練,因此艇外人員沒能及時發現出了意外,使得艇上70名官兵全部遇難。潛艇事後被拖回港口。這起事故也令多名海軍高官遭到了處分。圖為事故前的361號潛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eaturechina對於中國軍隊而言,腐敗則是近年來所面對的一個大問題。習近平上台以來的反腐運動也同樣波及到軍內。2014、2015年,兩名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分別被中紀委立案調查。圖為2007年郭伯雄資料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中國軍隊腐敗最嚴重的或屬90年代。1985年,為節省軍費開支,中央軍委決定允許部隊經商。但是幾年後發現,經商導致部隊不務正業、戰鬥力削弱,還滋生了腐敗。1998年,中國徹底禁止軍隊、武警部隊的一切經商活動。
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軍費的開支也在同步快速增長,這也使得中國軍隊的裝備得以大規模現代化。隱形戰機、航母、新型驅逐艦等新型武器陸續加入現役。圖為2016年底,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正在渤海水域進行訓練。
圖片來源: Reuters/Stringer中國近年來的外交姿態逐步強硬,其中也伴隨了軍隊的參與。中國軍機多次在東海、南海的爭議地區上空與日本、美國等其他國家的軍機近距離接觸。圖為2016年夏,中國軍方公佈的一張空軍戰略轟炸機在具有主權爭議的南中國海黃岩島上空巡航。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Xinhua/Liu Rui今年7月,中國空軍的轟6戰略轟炸機臨近台灣飛行遭遇台灣的經國號戰機。台灣軍機還向大陸轟炸機進行無線電喊話。台軍方表示,面對威脅,絕不示弱,也絕不迴避,「台灣軍方已經做好戰略準備保衛台灣領空和領海的安全。」
圖片來源: Reuters/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隨著中國軍力的提升,解放軍的活動範圍也突破了中國近海區域。7月中旬,中國海軍高調派遣部隊、艦只啟航前往東非的吉布地。中國在這一戰略要沖建設了該國首個海外軍事補給基地。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Xinhua News Agencyvia/W. Dengfeng而在7月底,中國海軍派遣3艘新型軍艦跨過半個地球,前往歐洲北部的波羅的海與俄羅斯海軍會合,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軍事演習。這也是中國海軍首次前往歐洲腹地進行演習,一路上被眾多北約國家密切監視。圖為7月27日,停泊在聖彼得堡港內的中國海軍「運城號」護衛艦以及「合肥號」驅逐艦。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Tass/S. Konkov 《國防法》中的發展利益
縱觀修訂後的《國防法》,在4處加入「發展利益」的概念,也是此次外界對修正關注的重點之一。除了第二條之外,如今的《國防法》中在第四條表示要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武裝力量。」
此外,第25條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規模應當與保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需要相適應」。引發外界部分擔憂的第47條更是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遭受威脅時,國家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名為「大國之巔」的知乎用戶就此分析指出:在美國川普政府開始不斷干涉中國內政,在港區挑起事端,制裁中國企業、聯合他國家抵制華為5G,縱容獨-派勢力阻礙中國和平統一政策,派出偵察機不斷侵擾大陸海岸線的情況下,美國的每一項遏制與打壓,都是在阻礙中國的經濟建設與發展。而「在國防法修訂草案中,增加『發展利益』四個字,便涵蓋了上述問題。與之前版本相比,解決了無法可依的情況。誰妨礙、制約我國的發展,誰就適用於新版本國防法的內容!」。
系列影片之六:場景3——全面入侵
台灣媒體的反應
同時加入「發展利益」這四個字,也引起了台灣媒體的廣泛關注。東森財經新聞在相關報導中稱:大陸修改國防法,是為「發動戰爭」條件增列了4字。中央社也於今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修訂草案推出後報導稱:遭受美國強力圍堵之際,中國擬修改《國防法》,增列「發展利益遭受威脅」為動員開戰條件。「三立新聞」則報導稱:中共修法增「開戰藉口」,也意味著中共「隨時可攻台」。
除了加入「發展利益」的概念意外,修訂後《國防法》值得關注的新內容還包括第六條加入的「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表述。以及加強定義軍人在中國社會的地位,新版《國防法》在第八條中指出,要「使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