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presseschau 240209

2009年2月24日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的亞洲之行結束後,德語區各大報紙繼續發表評論。德國之聲選譯如下。

圖片來源: dpa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文章認為,克林頓對北京的訪問表明,"在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和安全政策等全球問題上,美國新政府將與中國更緊密合作":

"克林頓的溫和聲調受到北京歡迎。北京認為,華盛頓執行講究實際的路線。此前,中國政府對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的方向感到忐忑不安。所以,溫家寶總理對克林頓啟程前引用 中國成語'同舟共濟'描寫美中關係尤其感到高興。克林頓用這句成語要表達的是,中國與美國在危機中不應視對方為對手,而應共同克服危機。"

《南德意志報》報導說,克林頓參觀了北京太陽宮熱電廠,這家熱電廠由於使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設備,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量。克林頓要求中國加強氣候保護合作:

"在這方面,克林頓也發出了訊息:美國新政府拋棄了布希執政時的政策。迄今為止,中美兩國是世界上產生溫室氣體的最大國家,都拒絕接受有約束力的減排目標。但這次北京是否會改弦更張,還很難說。同期到達北京的華盛頓政府氣候特使斯泰恩說:'我們認為,在與氣候變化的威脅作鬥爭時,美中夥伴關係至關重要。'"

《新蘇黎世報》一篇文章的編者按說,"克林頓在北京積極爭取北京領導人,主張與中國加強經濟和世界政治合作,把人權問題置於後面。"這與她過去的態度大相徑庭:

"許多中國人還能回憶起1995年她在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上登台的情景。作為當時美國總統的夫人,她公開要求與會人士爭取自由、反對限制,引起了中國領導人的不快。她沒有直接點中國的名字,但是把強制執行獨生子女政策、迫害人權人士以及不給予言論集會自由稱為不可接受的做法。

「但這次使人權組織感到吃驚的是,克林頓到達北京之前就發出了完全不同的訊號。她對同行的記者說,她認為人權雖然重要,但中國的人權、西藏和台灣問題不應該影響就克服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和世界安全問題進行建設性對話。"

奧地利的《旗幟報》從美國與歐洲關係的角度觀察了中美關係,認為中國已日益進入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

"無論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歐洲已不再是美國的聚焦點。華盛頓國務院明確認識到,儘管有很多困難,但美國不得不越來越多地將中國視為世界政治游戲中的平等一員。在這個新形成的雙極權力結構中,跨太平洋的特殊關係將給美國帶來一個新夥伴。而歐洲即使及時執行與美國協調的外交政策,也無法成為這一夥伴。"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