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最新通報:近期新冠死亡近6萬例

2023年1月14日

中國放棄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近一個月後,官方首度公佈新冠感染相關死亡人數。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統計,12月8日至1月12日,新冠相關死亡病例共59938例。

北京東郊火葬場存放遺體的臨時冷櫃
北京東郊火葬場存放遺體的臨時冷櫃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周六(1月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佈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間,全國醫療機構累計發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59938例。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礎疾病合並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齡80.3歲,65歲及以上約佔90.1%,其中80歲及以上約佔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並有基礎疾病。

這是中國12月7日發布「新十條」後,官方首次公佈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對此,焦雅輝解釋稱,當局要求醫療機構將12月8日至12月29日的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進行統一收集、匯總和上報,「由於數據訊息量比較大,為了更加科學、客觀、實事求是地反映我國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情況,本著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我們組織專家對死亡病例進行了系統分析,因此耗時比較長。」

中國上次通報每日新冠死亡人數是在周一。過去一個月內,中國當局通報的每日死亡人數皆為個位數。對比近期從醫院和殯葬機構傳出的消息和畫面,以及火葬場大排長龍的場景,官方發布的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國際衞生專家預測,2023年中國將有超過100萬人因新冠相關感染死亡。但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此前通報的死亡人數僅5000餘人,是全球通報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在中國12月中旬放棄嚴格「清零」政策後,數周來新冠感染數字飆升。去年12月20日,中國疾控部門證實縮小了新冠死亡的界定範圍,只有「由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呼吸衰竭為首要死亡診斷」的病例才歸為新冠死亡,而因其它基礎病導致的死亡,不算作新冠導致的死亡。 

流行病學家:中國跳過了防疫「緩沖區」

03:4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世界衞生組織上周批評中國狹窄的定義方式,並再次呼籲中國更快速、更全面地通報新冠數據。中國感染人數的迅速增加也引起全球關注。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歐盟國家要求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出示陰性新冠檢測證明。美國、印度、日本等國也實施了類似限制措施。 

世衛緊急情況負責人瑞安(Michael Ryan)本周表示, 「世衛組織仍然認為中國嚴重低報死亡人數。」他批評北京對新冠死亡的狹窄定義,並指出「需要鼓勵公共衞生系統中的醫生報告這些病例,而不是不鼓勵他們這樣做。」

中國航空旅遊正在復甦

隨著中國1月8日取消入境強制隔離重新開放邊境,中國民眾在春節前夕也開始恢復旅行。中國民航局統計,進入春運以來,旅客運輸量恢復到2019年的63%左右。

 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周五表示,航班運行量快速回升正給安全保障能力帶來考驗,需高度重視疫情衍生風險。他也強調,航空業需要「充分認識2023年春運工作的特殊性、複雜性」。

中國交通運輸部預測,今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70.3%。

在博彩業興盛的澳門,周五的入境旅客人次為46000人,創下2020年初以來的最高人次記錄,其中多數旅客來自大陸。澳門政府預計春節期間旅遊業將蓬勃發展。

春節期間也是新電影在中國上映的關鍵時間,今年定檔的春節檔電影共七部。一家證券公司預測,春節票房有望接近100億元人民幣。儘管這一數字與2022年大致相同,但它預示著今年年度票房的復甦。去年在新冠疫情惡化導致金融中心上海等主要城市春季停擺後,電影院的觀眾人數下滑。

擔憂農村感染數激增

與此同時,隨著數億返鄉大軍從大城市回到家鄉,預計農村地區的感染人數將激增。本周,世界衞生組織對假日旅行帶來的風險發出警告。

財新網報導稱,中國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近日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這輪疫情的發病高峰預料還會持續2至3個月。曾光認為,北京的流行高峰雖已過去,但重症高峰仍未結束。

他也呼籲關注農村地區的防疫。曾光指出,農村有大量留守人員和「老弱病殘」,且醫療基礎和防護條件差。「我們首先關注的都是大城市。現在最應該關注農村,針對農村防控的策略寫得都挺好,問題在策略如何實現,這是大問題」。

(路透社、法新社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