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特使李輝周五抵達莫斯科訪問,與俄外長拉夫羅夫會談。俄外交部稱,二人就解決烏克蘭衝突的前景舉行了磋商。此前,李輝在歐洲之行框架下已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等。北京委任李輝為特使,尋求政治解決烏克蘭衝突問題。
李輝曾任中國駐莫斯科大使。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俄兩國的外交與經濟關係加強。北京也拒絕對俄羅斯作出譴責。烏克蘭外長庫勒巴(Dmytro Kuleba)上周在與李輝會晤後表示,基輔不會接受"失去領土"的解決方案。
歐盟期待中國促使"俄羅斯立即無條件撤軍"
周四,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博雷爾(Josep Borell)在布魯塞爾表示,歐盟期待中國致力於促使"俄羅斯立即無條件從烏克蘭全境撤離軍隊和軍事裝備"。此前,波雷爾的副手莫拉與李輝就政治解決烏克蘭衝突舉行了會談。
據法新社報導,在會談中,莫拉與李輝就一個"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的可能性進行了磋商。莫拉表示,烏克蘭有權自衛,歐盟願對該國"長期"予以支持。二人約定"保持交流",並繼續為烏克蘭實現"可持續的和平"而努力。
德國作出類似呼籲
周三,李輝在柏林與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米夏埃利斯(Andreas Michaelis)舉行會談。德國外交部在推特發布了這一消息。
德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表示:「德方呼籲中國對俄羅斯施加影響,立即停止侵略戰爭,並完全撤離烏克蘭。」此外,德方還表示,中國應使用其影響力,阻止俄羅斯不負責任的核武言辭以及任何核武方向的激化。米夏埃利斯希望中國能表明對俄羅斯侵略行為的譴責。在德國政府看來,只有當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能夠按照1991年的邊境得到尊重,也就是包括2014年被俄羅斯吞併的克裡米亞半島,才能實現一個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與此同時,周四,白俄羅斯領導人盧卡申科宣佈,俄羅斯已經開始向該國轉移核武器。白俄羅斯與歐盟相鄰。俄此舉可能導致烏克蘭衝突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而俄羅斯副總統梅德韋傑夫周四則表示,烏克蘭衝突有三種可能的結局。他所希望的結局是,將烏克蘭西部地區劃歸多個歐盟國家,東部歸於俄羅斯,中部地區居民就是否加入俄羅斯進行投票。他在telegram上寫道,這樣可以確保衝突在長時間內不會重燃。他說,如果烏克蘭獨立的一部分加入歐盟或北約,則須預計衝突會再起,並可能"演變為一場全面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德新社、法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同蘇聯及俄羅斯的關係經歷了曲折起伏的發展。從五十年代中蘇友好結盟,到六十年代關係惡化,甚至爆發邊境武裝衝突,之後陷入長期的對峙封凍。蘇聯解體後,中俄關係開始穩定好轉,並在習近平和普丁治下形成有力的利益聯盟。
圖片來源: Sergei Karpukhin/Sputnik/REUTERS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的第二天,蘇聯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年底,毛澤東赴莫斯科訪問,並在蘇聯停留兩個多月,參加了史達林70歲生日慶生活動(圖)。事後毛澤東抱怨受到史達林的冷遇,以及簽約會談進展不順利。1950年2月14日,毛澤東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兩國結為盟友。
圖片來源: gemeinfrei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被外界視為中蘇關係的「蜜月期」,雙方簽署了一系列協定,蘇聯從貿易、高等教育、核技術、工業等一系列方面向中國提供資金、物資和人員的援助,以幫助中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政府1953年針對經濟發展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在蘇聯的幫助和策劃下出台的。毛澤東強調要在各方面向蘇聯學習, 「蘇聯共產黨就是我們最好的先生」。圖為1956年出版的紀念中蘇友好條約6周年的報導圖冊。
圖片來源: akg-images/picture alliance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於10月出兵參戰(圖為志願軍跨過冰封的鴨綠江),直接與美國主導的聯合國部隊對抗,中國稱之為「抗美援朝」。蘇聯沒有直接參戰,但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和資金援助。1953年6月南北雙方簽署了板門店協議:規定南北韓以北緯38度線為界停火,這固化了朝鮮半島的分裂格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1959年9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華(圖),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活動。當時中蘇領導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和戰略利益方面的矛盾就已顯現。1960年莫斯科召回援華的全部蘇聯專家,廢除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各項協議。北京則對蘇聯的「修正主義」以及蘇共的對外對內政策展開了長期的尖銳批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ussian Picture Service中國和蘇聯是世界上擁有最長陸地邊界的兩個鄰國。1964年中蘇第一輪邊界談判失敗。
1969年6月3日,中、蘇兩國軍隊在界河烏蘇裡江的珍寶島爆發衝突(圖為珍寶島中國守軍),雙方均有傷亡。同年,兩國又在黑龍江八岔島和新疆鐵列克提再次發生武裝衝突。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取道北京,在機場與中國總理周恩來緊急會晤3小時,達成共識維持邊界現狀,避免武裝衝突。
圖片來源: 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picture alliance勃列日涅夫任蘇共領導人後,中蘇關係依然處於對峙勢態。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兩國間幾乎停止了所有交往。1967年,紅衛兵曾衝擊蘇聯駐北京大使館。圖為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後,包頭鋼鐵廠工人抗議「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示威。
圖片來源: 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picture alliance進入70年代後,中國開始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改善關係,1972年尼克森訪華開啟了中國向國際社會開放的大門。1980年代的蘇聯,則因入侵阿富汗遭到西方國家更嚴厲的制裁和對抗。1980年莫斯科舉辦奧運會,中國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抵制陣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ctionplus在蘇聯末期,中蘇關係有所緩和。從1982年10月至1988年6月,中蘇兩國政府特使就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進行了12輪的磋商。1989年5月,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同鄧小平會晤。雙方在北京發表了《聯合公報》,標誌兩國關係正常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宣佈承認俄羅斯為蘇聯的繼承者。兩國最高層之間開始恢復往來。1999年,《關於中俄國界線東西兩段的敘述議定書》簽訂,遺留已久的邊境劃界問題基本得到解決。2001年普丁上台後,俄羅斯與中國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定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0年,兩國確認"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圖為普丁、布希和江澤民在2001年的上海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進入新千年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北京和莫斯科都有意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金磚國家」(BRICS)峰會、上海合作組織(2002年成立)這樣的多邊平台為此提供了機會。圖為2016年10月在印度舉行的金磚國家首腦峰會。
圖片來源: Reuters/D. Siddiqui習近平和普丁這兩位威權專制領導人,有著相似的大國政治信念。在堅定鞏固自身權力的同時,也都希望打破美國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2022年2月普丁訪問北京、出席冬奧會期間,中方強調中俄「友誼無上限、合作無止境」。圖為2018年習近平在俄羅斯遠東港口海參崴与普京品嘗魚子醬煎餅。
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ev/TASS Host Photo Agency/dpa/picture alliance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國際上備受制裁和孤立。但中國始終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而指責美國和北約應為衝突負責,反對制裁,呼籲重視俄方的「安全關切」。同時中國大幅擴大從俄羅斯的進口,特別是能源進口。2023年3月,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成為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首位訪俄的大國元首。
圖片來源: Sergei Karpukhin/Sputnik/REUTERS